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

ID:42899395

大小:1.1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_第1页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_第2页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_第3页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_第4页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_第5页
资源描述: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平行四边形。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并初步运用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3.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实际应用。4.在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

2、教学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定义在证明中的应用。本节范例的证明方法思路不易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法】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几何基础相对较弱,为使几何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大胆猜想,实验验证为主,直观演示、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识水到渠成。对于本节的教学难点,采用铺设台阶的方法,使学生拾阶而

3、上,顺理成章地突破难点.考虑到如何更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应该做到温故而知新。而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性质的证明过程时,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任意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然后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四边形。你能拼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活动1.自主学习学生动手剪全等三角形,然后动脑思考,拼出四边形,通过议论,最后得到:若两个全等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则一般有如图所示的6个四边形。上面几种情况,那几个图,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三角形旋转变换而成的。活动2.合作学习任意画一个△ABC,以其中的一条边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所得的像△CDA与原像△ABC组成四边

5、形ABCD.(1)找出这个四边形中相等的角;(2)你认为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AD与BC,AB与CD有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由;(3)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动画演示)二.构建新知,解决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符号“”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可记作“ABCD”.(2)深化知识,培养能力活动3,练习:1.已知ABCD(如图),将它沿AB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为12AB.(1)作出经平移后所得的像;(2)写出像与原平行四边形构成的图形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动画演示

6、)2.ABCD中,EF∥BC,GH∥AB,EF、GH交于点K,写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除ABCD外).(动画演示)3.已知:如图,将ABCD作平移变换,得A′B′C′D′.A′D′交CD于点E,A′B′交BC于点F.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动画演示)(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并能应用定义进行简单的证明。)活动4,适当提高,应用新知(一)练习:1.ABCD中,AB∥,AD∥.2.ABCD中,∠A+∠D=,∠A+∠B=,∠B+∠C=,∠C+∠D=.3.已知ABCD中,∠A=55°,则∠B

7、=°,∠C=°,∠D=°.4.在ABCD中,∠BAC=26°,∠ACB=34°,则∠DAC=°,∠ACD=°,∠D=°(通过本组练习,使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中获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新知,拓展新知,在教会学生如何学的同时,为学生继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铺设台阶,使范例的教学顺理成章,水到渠成。)(4)例题: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求证:∠A=∠C,∠B=∠D.分析:本例图形简单,基本图形不足以引起对∠A与∠C、∠B与∠D的联系,也没有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可以进行转换;而通过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

8、进行转换,又不易察觉;知识层面上,学生缺乏几何证明的经验,更不要说添辅助线等方法,在证明中存在一种想达到又达不到的感觉,出现了证明上的盲点,诸多原因造成本例的证明方法思路不易形成,成为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安排“适当提高,应用新知”的4个练习,不仅突出了重点,又能轻易地突破难点.教师引导:挖掘已知条件,观察图形中∠A与∠C,∠B与∠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