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

ID:42532565

大小:18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17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_第1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_第2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_第3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_第4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宋明理学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发展变化,现在我们来归纳这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那么,汉代以后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呢?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注:魏晋时,玄学已经将三教的思想进行了一次融合。A、佛教佛教的传入: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

2、·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1] 16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关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在历史文献中最有影响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西汉末期哀帝元寿元年(前2),一是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河南洛阳的白马寺东汉时,汉明帝刘庄遣使西域(西域是中国史籍对玉门关以西和帕米尔以东地区的传统称谓;罗马史家称这里为Serindi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千百

3、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因而成为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交织荟萃之地。)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亲自迎接。公元68年,汉明帝命人在洛阳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所以把该僧院取名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

4、为首批AAAA级景区。[1]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次,佛教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它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16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第

5、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B、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魏晋以来,封建统治阶级逐步对原始道教从理论上、组织上加以改造,使它成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6、拥有众多的信徒。东晋末年,孙恩、卢循以五斗米道为号召,领导农民起义。南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是晋朝人葛洪,他所写的《抱朴子》一书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道教思想家还袭用佛教轮回转生思想,用“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欺骗恫吓人民,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道教兼采儒、佛、道三家之说,把它们糅杂融汇在一起,以汉民族土生土长的传统形式出现,有利于宣传推广,扩大影响。“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

7、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16C、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

8、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从儒学思想自身来看,它的统治地位为何会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