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捕捞对鱼类资源量变动短期影响的模拟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捕捞对鱼类资源量变动短期影响的模拟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陆地农业的发展空间将日益受到限制,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作为人类的食物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虽说海洋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过度捕捞就会造成渔业资源枯竭。近期有科学家称,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全世界海洋里的大型掠食性鱼类变得越来越少,过去一百年来数量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而体型较小的鱼类则繁衍兴盛,种群数量大规模增长,已经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全世界的渔业捕捞强度日益加剧,但是捕捞量却只能维持既往水平甚至有所降低,这表明人类为了提供海产食品,可能已经在海洋中竭泽而渔了。VillyChristensen是地处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渔业中心的教授,他介绍说,像鳕鱼、金枪鱼、鲶鱼等体型较大的鱼类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二,因而与此同时,凤尾鱼、沙丁鱼还有香鱼科的小海鱼数量却急剧增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杰奎琳·阿尔德(JacquelineAlder)认为,全球需要大幅削减渔船数量,减少捕鱼天数,以保证全球鱼类资源有时间休养生息,保持数量增长。她说:“如果我们能够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渔业捕捞数量的下降,不管怎样,这也就能够给鱼类以机会去重建它们的种群,扩大其数量。”捕捞是造成对大多数海洋经济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沿海各地由于过分强调发展海洋捕捞业,导致海洋渔业资源逐年递减。目前。我国海洋捕捞强度已远远超过渔业资源的在生产能力,并严重威胁着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渔业资源退化乃至枯竭,上岸渔获物等级低、体重小;另一方面,海洋渔业充斥着过剩捕捞能力。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盲目加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的经济鱼类逐渐被小型鱼替代成为捕捞的主要对象,导致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以舟山渔场为例,舟山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渔场,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有渔业资源种类达500余种。这里是北方寒冷海流和南方温暖海流交汇的地方,各种鱼类十分丰富。然而由于过度捕捞与捕捞工具不合理利用导致舟山渔场的资源量迅速下降。 过度捕捞表现为渔民过度投资渔船、渔网和其他捕鱼设备,以及延长捕鱼作业时间,即表现为“太多的渔船追逐太少的鱼”。在渔业资源利用上,重拖网、张网,轻围、流、钓,重底层轻中上层,重大宗轻小宗资源,重产量轻质量,重近海沿岸轻外海资源利用现象还相当普遍。显然,渔民的作业方式没有按资源状况配置,生产格局不合理。目前,周边国家正在调减拖、张网的比例,而我国拖网和张网(主要是帆张网)的比例90年代比80年代反而上升了,结果造成该保护的资源因捕捞压力过大而继续受到破坏,该开发利用的资源由于机构不合理致使利用不足而浪费。舟山渔场的渔业资源具有种类多样化与区系复杂性、种群独立性与分布区域性、资源生物量不高、生长快、生命周期短、自成洄游体系等特点。因此,舟山渔业资源虽然缺乏高生物量种群,渔业生产力不是很高,但只要合理捕捞,保证补充量的充足,保护在产卵期到性成熟时段的资源量,海洋渔业资源就能永续利用。为了尽快恢复渔业资源,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展开了捕捞对鱼类群落影响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外:PAULY等人(1998)指出捕捞会影响底栖鱼类群落的个体大小结构,总的趋势就是大型鱼类减少,小型鱼类增加。MaryLabropoulou和CostasPapaconstantinou(1993)通过在Thermaikos海湾进行季节性的底拖网调查实验,指出过度捕捞影响了群体的结构和底栖鱼类群落的密度,至少在深度超过200m的地方,捕捞活动是最集中的。BIANCHI等人(2000)调查了捕捞对底栖鱼类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的改变,总结出出现多样性变化最大的原因是小型鱼类的繁殖和大型鱼类大量的减少,过度捕捞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国内如肖洪钧等()基于“Logistic鱼群增长模型”分析了非平衡捕捞条件下鱼群数量与捕捞努力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如果海洋渔业过度捕捞,,将会使得渔业捕捞力度超出合理水平,进而导致鱼类种群退化、渔获物质量下降、捕捞成本提高和渔民贫困等后果。金显仕和邓景耀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对莱州湾水域的资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因为过度捕捞引起莱州湾的主要经济鱼类,特别是优势种的更替十分明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并认为,中等强度的捕捞会使鱼类多样性增加,但过高的捕捞强度又会使多样性下降;徐宾铎等对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群落长度谱表现出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围变小的趋势,并认为这主要是捕捞所造成的;程家骅等通过对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进行分析,指出鱼类资源量在逐渐降低,优势种类转为中上层小型鱼类,生物多样性也随着捕捞强度增加先升高而后又降低。以上的研究比较详细地对由于长期的捕捞作用导致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阐述,即都是研究捕捞作用的长时间序列效应(一般大于15年)。对于捕捞对鱼类群体5年以内的短期变化,特别是周年的影响则未有涉及。 传统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鱼类群落时空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变化,由于短期内影响鱼类群体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并且短时间内鱼类群体变化可能并不明显,研究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当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正承受着高强度的捕捞压力,同时每年都在实施伏季休渔政策。而且当年伏休、当年见效、当年利用的短期行为非常明显[11]。伏季休渔制度短期性的特点已经非常突出,当年伏休的成果,由于高强度的捕捞在当年即被摧毁。由于鱼类群体结构的稳定性极低,周年之内经历的衰退与恢复过程,恰好使研究周年的群体结构变动成为可能。针对我国渔业发展及渔业资源的现状,开展捕捞对鱼类群体短时间序列变化影响的研究也是极其迫切的。在本文的MonteCarlo模拟过程中作者采用了相同的操作模型和评估模型,其简单的执行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假设原始数据求出模型的各个参数;然后将已确定参数的模型作为操作模型,并按实际的捕捞开发史加入不同水平的白色噪音,即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ofvariation)计算出原始数据的估计值,即“伪观测数据”;最后用模型分析伪观测数据,计算出种群的生物学参数估计值,并比较参数偏差[13]。本文使用MonteCarlo模拟分析方法,假设环境因素稳定,对不同捕捞强度作用下,不同寿命和不同补充量的单鱼种群体资源量的短期(1–3年)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初步揭示短期内持续高强度的捕捞作用对鱼类群体的影响,同时对伏季休渔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为日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人民网-环保频道.过度捕捞使海洋大型鱼类数量减少三分之二.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zggc/2011-02-25/content_1859057.html.2011.02.24[2]李家才等.海洋渔业过度捕捞和私人可转让配额.生态经济.2009.[3]傅宏波.舟山渔场陷入危机?.http://www.zsdx.gov.cn/Library/gksjk/0000000231.html.2004.02.24[4]姜亚洲.东海北部鱼类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变化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8.[5]PAULYD.,V.CHRISTENSEN,J.DALSGAARD,R.FROESE&F.C.JrTORRES(1998).Fishingdownmarinefoodwebs.Science,279:850-863.[6]BIANCHI,G.,H.GISLASON,K.GRAHAM,L.HILL,X.JIN,K.KORANTENG,S.MANICKCHAND-HEILEMAN,I.PAYÁ,K.[7]金显仕,邓景耀.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000,8(1): 65–72.[8]徐宾铎,金显仕,梁振林.秋季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中国水产科学,2003,10(2):148–154.[9]程家骅,丁峰元,李圣法,等.夏季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变化.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775–781[10]王世表,宋怿,李平.我国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国渔业经济,2006,(1):24–27.[11]刘子藩,周永东.东海伏季休渔效果分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2):144–148,157.[12]KimuraDK.Variabilityinestimatingcatchinnumbersatageanditsimpactoncohortanalysis.CanadianSpecialPublicationofFisheriesAquaticScience,1989,108:57–66.[13]王迎宾.应用实际种群分析(VPA)求解鱼类自然死亡系数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7[14]詹秉义.渔业资源评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5]孙林等.海洋渔业非均衡捕捞控制模型研究.信息技术.2009[16]JacksonJBC,KirbyMX,BergerWH,etal.Historicaloverfishingandtherecentcollapseofcoastalecosystems.Science,2001,293:629-638.)[17]PitcherTJ.Ecosystemgoalscanreinvigoratefisheriesmanagement,helpdisputeresolutionandencouragepublicsupport.FishandFisheries,2000,1:99–103.[18]程家骅,姜亚洲.捕捞对海洋鱼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红水产科学,2008,15:359–366.[19]严利平,李建生,凌建忠,等.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03–307.[20]倪建峰.剩余产量模型在不同渔业中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3.[21]李壮等.应用渔业体长分析方法ELEFAN和SLCA估算鱼类生长参数的研究.海洋湖沼通报.[22]聂善明.如何解决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的探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0[23]冯波等.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确认及其对渔业管理的启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