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72705
大小:666.50 KB
页数:95页
时间:2019-09-14
《公共政策分析课件公共政策执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四公共政策执行一、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研究二、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三、公共政策执行的自由裁量与有效性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分析参考书:张俊生、陈庆云、张国庆•案例导入:•“好政策为何难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执行一、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和作用1、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2、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
2、适用性•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要求准确地表达其适用范围•要求政策目标的界定清晰准确。如对“消费者”模糊界定导致了执行困惑。•例如:经济适用房执行中的困惑就是政策的适用对象的模糊(2)执行的灵活性(能动性)•政策环境的复杂性和客观条件的多变性,政策往往只是规范某些基本的原则,实现政策目标的权力交给政策执行部门去承担——政策执行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执行途径。•注意消极影响(3)执行的有序性•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着眼于最终目标,立足于阶段性目标(4)执行的协调性•政策执行是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配、
3、重组、展开和运动的过程——只有协调才能保证政策的顺利进行•文化市场政策、实名制存款政策(5)执行的时限性•指政策执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目的:克服和防止了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原因:利益冲突导致的某种妥协——时限性不作明确的规定,似乎是解决两者冲突极为有效和易行的办法•案例:公路养路费改为燃油税案例•《公路法》已经明确规定将“公路养路费”改为“燃油附加税”,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但对国务院何时实施费改税未做出时限性规定。国务院
4、至今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也就是说,费改税政策并没有真正实施。可见,费改税政策的落实受到了来自政策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的一定对抗,而这种对抗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如上路不烧油的交通工具或烧油不上路的交通工具问题;费改税后征收的问题,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流通环节,如果在生产环节征收,90%以上的加工企业属国有企业,改税后的收人自然归中央财政;如果在流通环节征收,多如牛毛的加油站造成征收成本高;地方政府为了修路而举债,原来靠收费还贷,改税之后怎么办?原来收费人员数量庞大,如何解决人员分流问题,等等。•可见,政策执行没有时限性规定
5、导致政策执行效率的极大削弱,甚至徒有其名,而在这一表象之后,隐藏着政策的妥协,这一妥协的根源是政策制定的轻率和信息供给不足。•阅读资料:凸显公益性明确时间表•(二)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参看陈庆云P165-168):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的行动;代表人:范·霍恩、范·米特•主要观点:政策执行是指公共组织或团体为了致力于先前政策决定所设立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项行动。这些行动可以归纳为两大要项:将政策转化为可以动作的努力;为实现政策所确定的目标而做出的持续的努力。•行动理论的评价:贡献局限性2.组织
6、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代表人:丁·佛瑞斯特•主要观点:强调政策执行中组织机构的作用。•(1)组织是政策执行的主体;•(2)政策成功或失败,都可以通过组织得到反映;•(3)组织的研究可以从政策执行角度反映公共政策的过程和特征。(三)政策执行模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们建立起若干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过程模型2.互适模型3.巴得奇博弈模型4.循环模型5
7、.系统模型1.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政策执行所涉及的重大因素:•(1)理想化的政策•(2)执行机构•(3)目标群体•(4)环境因素•该模型的特点、优点、缺点1、过程模型执行机关目标群体政策政策理想化的政策紧张制定过环境因素程处理回应建制2、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两者相互调适的程度。•四个逻辑认定•(1)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彼此的需要和观点并不一致,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彼此必须放弃或修正其立场,寻求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富有弹性,
8、可以依据环境因素或受影响者需求,观点的变化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的过程是彼此处于同等地位的双向交流过程,并非传统理论上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流程。•(4)受影响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仍将反馈到政策上,左右政策执行者的利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