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ID:42296333

大小:1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2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_第1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_第2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内角以及边的计算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

3、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有方法就要有手段进行依托,我将采用的教学手段是1、多媒体教学2、讨论式教学通过观察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分组(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表意见

4、,3、评议结合教学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五、学法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能力,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表述论证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从下列六个方面进行设计。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在众多图形中认识到本节课所学的等腰三角形原来就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新课标理念。(2)等腰三角形的概

5、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2.交流互动,探求新知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和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而一般三角形却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充分显示多媒体在新课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学生通过折纸实验和观看多媒体的演示进而猜想和表达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

6、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ABC中,(1)∵AB=AC,AD⊥BC∴∠1=∠2,BD=CD(2)∵AB=AC,AD是中线∴∠1=∠2,AD⊥BC(3)∵AB=AC,∠1=∠2∴AD⊥BC,BD=CD从特殊到一般再应用于特殊这是新课程教材所采用编排方式,也是今后学习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3、体验新知,学以致用例1、已知:在△ABC中,AB=AC,∠A=50°,求∠B和∠C的度数。变式训练1:已知:在△ABC中,AB=AC,∠B=50°,求∠A和∠C的度数。变式训练2:已知

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变式训练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100°,则底角的度数为__.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①顶角度数+2×底角度数=180°②0°<顶角度数<180°③0°<底角度数<90°例2、如图:△ABC中,D是AC上的一点,且AD=DB=BC,∠DBC=20°,试求∠A的度数。变式练习:如果AB=AC,AD=DB=BC,求∠A的度数。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B边上一点,且DE=AE求证:DE//AC例4、已知如图,△ABC中,AB=A

8、C,O是△ABC内一点,且OB=OC,AO的延长线交BC于D。求证:AD⊥BC,BD=CD。4、课堂归纳,小结提升(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共享.(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5、板书设计,布置作业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