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01776
大小:60.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8
《淄博师专《大学语文》第九周小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聊斋志异•小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及创作2、情感目标:体会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吋的思想情感。3、技能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学重点】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及创作【教学难点】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及创作【教学准备】教案、《聊斋志异》【教学课时】:两课吋【施教时间】:4.25【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郭沫若曾经评价一本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一一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关于古代文言小说:1、“小说”的含义:“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追求)县令(高名美闻),其于大达(通晓大道)亦远矣。”庄子认为“小说”即“
2、琐屑Z言,非道术所在”,是“浅识小道”,即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这是小说的本来含义。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先秦诸子列出“九流”(僵、道、fi阻、法、名_、墨、纵横、奎、农),小说家不入流。但他又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Z所造也。”这是史家初次在正史中对“小说”作出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2、文言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文言小说”这一概念是相对于“通俗小说”或“口话小说”而言的。它是由文人用文言的形式记录和加工街谈巷语屮的民间故事,或凭空虚构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文言
3、小说”的发轲可以追溯到先秦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史传中的故事,这些虽然不能视为小说,不能与小说等同起来,但应该将它们作为小说的胚胎来看待。魏晋南北朝产牛的志人、志怪小说,表明小说真正脱离母腹,成为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唐传奇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其特点是有意识地创作小说,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为故事的蓝本,并进行虚构、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使小说能反映社会的牛活面貌,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复杂而富于变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语言文辞华艳,绚丽多彩,而又生动流畅。有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
4、突出,成了中国文学史中较为成功的典型人物。宋、元、明时期通俗白话小说渐趋繁荣,文言小说呈衰惫Z态。清代是文学的集大成的吋代,诗、词、曲、赋、小说、戏曲等文学体裁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就连骈骊文体也出现了许多佳作。在此背景下,文言小说创作亦进入了繁盛期,而且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聊斋志异》,形成了小说史上文言短篇小说的新的高峰。除《聊斋志异》夕卜,文学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的代表作还有袁枚的《子不语》、曾衍东的《小豆棚》、纪旳的《阅微草堂笔记》、王韬的《淞隐漫录》、宣鼎的《夜雨秋灯录》等。文言短篇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变文繁盛之前,它是中国小说的主体,对中国小说发展史有隼路蓝缕
5、之功,哺育了通俗小说。由于封建社会士大夫以及上流阶层的喜爱,因此它始终拥有一个较大的读者群体,即使在宋元明清通俗文艺蓬勃发展的时代,仍然顽强地发展着。毫无疑问,它是屮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三、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一)生平:(1640-1715)明崇祯13年一清康熙54年,享年76岁,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由于家道中落,请不起教书先生,便随父读书。他自幼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忘。18岁完婚,应父母之命,娶木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为妻。19岁应童子
6、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闰章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20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李希梅、王鹿瞻、张笃庆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现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动的地方。后因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但整天“无端而代人歌哭”,大违素志,次年便辞幕回乡。为生活所迫,从40开始在木县西铺村
7、(王村镇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3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继秀才之后屡试屡败,71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又叫“拔贡”、“挨贡”,就是做廩生满十年后排队挨号升的贡生,一个县三年可升一人。做了贡生,理论上可以做官,于是蒲松龄有了个官衔:候选儒学训导。康熙52年(1713年)秋,妻子去世,不久两个稚孙夭亡,对蒲松龄打击很大。这年9月,其季男蒲筠请寓居济南的江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画像,是现在见到的蒲松龄的唯一肖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