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十八个

文言虚词十八个

ID:41524368

大小:206.0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8-26

文言虚词十八个_第1页
文言虚词十八个_第2页
文言虚词十八个_第3页
文言虚词十八个_第4页
文言虚词十八个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十八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十八个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

2、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罢了”。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1.下列句中“而”

3、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1.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4、》)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四)何:通“呵”,喝问。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2.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D(A怎么B什么,宾语C什么,定语D为什么)三、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示反问语气

6、,相当于“吗”、“呢”。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商量语气,可译为"吧"。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①于是乎书。(《狱中杂记》)6、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7、)(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3.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四、 乃(一)用作副词。1、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才”“这才”“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