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45458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4
《宝坻区中学数学研究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宝坻区中学数学研究课教案学校:宝坻区第五中学主讲人:唐永文时间:2007年3月415.2.1矩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矩形有关概念,根据定义探究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2.了解矩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矩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1.经历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根据矩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几何直觉向思维逻辑化转化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实验、
2、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概念,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意识。情感态度: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的品质以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探究矩形特殊性质。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六、
3、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问题:观察图片,图片中传递给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你能观察出来吗?师生行为:教师展示校园大门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指名回答,教师做出合理评价。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数学信息的准确性,能否找到相关平行四边形及矩形的信息。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搜集其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2]探究定义: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何时最大,此时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多少度?(2)当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内角时,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此时平行四边形就变成
4、了一个矩形,你能不能给矩形一个确切的定义?4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拿出自制平行四边形学具,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动脑猜想、同桌交流探究,得出问题结论;教师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矩形的定义。学生试举例,找出生活中或身边的矩形。同时,教师可作适时的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优化思维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交流,探求矩形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举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3]探究性质:问题1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具有怎样的关系?问题2矩形的边、角、对角线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吗?除此之外,还有其
5、它的不同性质,究竟矩形具有哪些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呢?问题3填空:∵矩形ABCD,∴AC=BD.∴OA==AC,OB==BD.∴OA=BD,OB=AC.若将⊿ACD去掉后,你能得到一个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什么结论?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同学们稍加考虑即可获得问题的结论,进而引出问题2,问题2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待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与学生互动,得到矩形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的猜测。性质1由学生组内完成证明推理,性质2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板演,教师指导规范的推理过程。问题3提出后,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与同学一起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6、,强调定理的几何语言的转化。教师关注:(1)探究中各小组是否积极展开活动;(2)学生对矩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是否遵循测量、猜想再证明的循序渐进的过程;(3)教师在小组中巡视,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的处理,使学生理清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从属关系,问题2是通过对矩形不同的猜想,让学生加强对矩形的感性认识,培养猜想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觉向思维逻辑转化的习惯。通过问题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整个探究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在交
7、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学生创造的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动4]矩形性质的应用问题:(1)课堂练习P36.练习1(2)P36.例14(3)练习2.电视的尺寸是采用电视屏幕(矩形)对角线的长度来计量的.(如:25英寸彩电的屏幕的对角线是25英寸.)小丽家新买的电视屏幕短边的长是17英寸,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是120度,问小丽家新买的电视是多少英寸?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教师实物投影演示学生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规范的解题格式,指名口答结果,教师出示正确解题格式;问题(3)学生独立
8、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小组交流,小组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