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3940
大小:151.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29
《嘧啶芳氧烷胺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合成与表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嘧啶芳氧烷胺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合成与表征合成了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HFILs)氯化1-甲基-3-(2′-羟基乙基)咪唑及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TFILs)氯化1-甲基-3-(2′-巯基乙酰氧基乙基)咪唑。并通过IR,1HNMR,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初步研究了该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在[Fe(CN)6]3-/4-溶液、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膜对DA、AA的电子转移有了明显的影响。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通过胺-
2、亚胺配体的锂盐与CrCl3(THF)3合成了两个胺-亚胺铬化合物[2-C6H4(NPh)(CH=NPh)]CrCl2(THF)2(1)和[2-C6H4NH(C6H4Me2-2,6)(CH=NC6H4Me2-2,6)]CrCl2(THF)2(2),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的金属中心通过胺-亚胺双齿配体的两个氮原子、两个氯原子及两个四氢呋喃上的氧原子螯合形成八面体的几何构型。合成得到的胺-亚胺铬化合物通过甲基铝氧烷活化
3、后,对乙烯聚合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采用交联法制备了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微球,利用甲苯作为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聚乙二醇为致孔剂,通过反相悬液交联法制备了微米级窄分布多孔壳聚糖微球。并将其用于研究聚乙二醇分子量对所成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0-11、搅拌速度为120r/min、戊二醛的滴定速度为0.26mL/min时最有利于成球。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采用偶氮类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分别制备阴离子型(APAM)、阳离子型(CPAM)、非离
4、子型(NPAM)聚丙烯酰胺,以粘度和吸水性作为聚丙烯酰胺性能的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讨论其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溶液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体系的影响,从而确定水溶聚合法分别合成阴离子型(APAM)、阳离子型(CPAM)、非离子型(NPAM)聚丙烯酰胺的高效、便捷的实验室最优合成方法。北京DHL快递www.dhl-kd.comjsx研究利用快速、温和、有效的生物矿化方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杂化海绵材料。在矿化过程中使用乙醇-水混合溶剂来控制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相变、生长及形态,利用尿素的分解来控制体系
5、的pH值。通过XRD,TEM,FTIR和SEM对海绵结晶、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压缩强度测试检测了矿化前后海绵的力学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高结晶度和取向度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能够迅速有效的沉积在壳聚糖海绵的表面,并且力学强度显著提高,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达到2.42±0.006和29.29±1.25MPa。本矿化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及器械的生物矿化。通过悬浮聚合法一步构建了包埋纤维素酶和纳米Fe3O4颗粒的磁性复合聚丙烯酰胺微球,并对其循环催化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磁响应
6、性,其饱和磁强度为15emu/g,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微球固载的纤维素酶循环使用8次后仍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由于其含氮量高,常被添加到牛乳中,最终因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而家喻户晓。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水样和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在磷酸-磷酸二氢钾缓冲介质中,痕量三聚氰胺对铁氰化钾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的显色反应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因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三聚氰胺的催化动力学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510nm,该方法的检出限是0.3126μg/mL,六次空白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2
7、7%。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二噻吩四硫富瓦烯晶体中的电荷转移参数,包括重组能和电子耦合强度。振动模贡献法计算重组能的结果表明只有少数分子内高频振动模控制着重组能的大小;利用简化两态模型对电子耦合强度的计算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分子对”,其电子耦合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在晶体中,周围近邻分子对“分子对”之间的电子耦合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对于分子间振动模的分析发现,电子耦合强度随核坐标的变化呈指数或高斯型而非传统所认为的线性型。基于“离子开关”原理的油品脱酸新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脱酸效果好、环烷酸
8、可以回收利用的优势,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以三线油为原料,以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其工艺条件及反应动力学。该实验系统考察了脱酸过程中温度、时间、剂油比、脱酸剂组成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脱酸条件:温度约60℃,反应时间30min,润滑油相与剂相的质量比为3:1,助剂与脱酸剂的质量比为3:1。该研究为润滑油脱酸工艺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