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81489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黄河颂》导学案年级:七学科:语文时间:2017.2.25执笔人:董尚飞授课人:学情分析:诗歌对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走进诗歌情境,感受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导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导学难点:理解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
2、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教具:图片、音乐作品和课件导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景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故事导入,激趣自主学习探究。自学1、作品作者介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2002),湖北光化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2、背景介绍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到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
3、、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诗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个乐章。3、播放配乐朗读音频,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4、学生朗读课文。巡查,相机点拨。小组合作探究。互学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诵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4、。(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要读出赞颂之情。(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5)感情要深沉、悲壮。朗读提示:(1)这首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5、下面让我们再次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教师
5、巡查、辅导,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启发引导探究。导学《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第一部分(第1节):序曲,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部分(第2节):描写黄河波澜壮阔的图景,讴歌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南北两面”):望黄河。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二层(从“啊!黄河!”到“发扬滋长”):颂黄河。从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写。第三层:尾声。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充当导演,提示思
6、考角度。反馈评价探究。评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哺育() 九曲连环() 屏气凝神()狂澜()百折不挠()ōu()歌气pò()高山之diān()pénɡpài()2、请揣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学生自主完成、展示,教师点评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