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

ID:41079286

大小:20.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_第4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诗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感情。2、感知诗歌内容,品赏重点词句。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写诗背景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二、写诗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

2、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三、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 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

3、碣石宫,把梁人邹(zōu)衍( yǎn)延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ruì)、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四、读诗歌1、正音怆()然2、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背诵五、品诗歌1.诗的前两句是从角度写的,其中“古人”指,“来者”指,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境遇和的情感。2.后两句诗是从角度写的,诗人见此景感到怆然而涕下 3.从诗中你看 到一个什么样的陈子昂?4.诗人由个人感受产生了怎样的哲思?5、主旨:诗人通过写 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的惆怅、孤寂情怀。《望岳》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唐

4、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背景介绍•《望岳》是望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

5、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三、读诗歌1、正音:岱()宗未了()决眦()2、解释下面的字词:岱宗青未了钟阴阳割决眦入会当凌四、品诗歌1、诗题中贯穿全篇的词是,诗中无一“望”字,但“望”字蕴含在每一句中,从望的角度说前六句是望泰山(从望的距离看,依次是望泰山、望泰山、望泰山),最后两句写诗人心底的愿望:登上顶峰俯视众山,由“望岳”转为“”,表现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的特点,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

6、低小”泰山之高大。3、一、二句从空间(横跨齐鲁)和时间(千古常青)上写泰山的_和_,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夫”传达出诗人乍望泰山时的之情。三、四句运用_和_修辞描写泰山的_和。五、六句通过描写山上的景物_和_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尾两句由“望岳”而产生登岳愿望,表达诗人雄心壮志。4、从内容、练字、修辞上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最后一句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怎样的哲理?《登飞来峰》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7、王安石又是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二、读诗歌解释词语:千寻不畏浮云望眼自缘最高层三、品诗歌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突出塔之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