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ID:40655691

大小:341.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05

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1页
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2页
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3页
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4页
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配位化学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稳定性的含义: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离解成金属离子和配体时,当离解达到平衡时,离解程度的大小。1第一节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及应用一、基本概念:逐级稳定常数:配合物的每步生成常数例如:[Cu(NH3)4]2+配离子的形成和离解是分四步来完成,每一步均有相应的标准平衡常数。2第一步形成(相应于第四步离解):Cu2++NH3→[Cu(NH3)]2+k1=[Cu(NH3)]2+/[Cu]2+[NH3]=104.31第二步形成(相应于第三步离解):[Cu(NH3)]2++NH3→[Cu(NH3)2]2+k2=[Cu(NH3)

2、2]2+/[Cu(NH3)]2+[NH3]=103.673第三步形成(相应于第二步离解):[Cu(NH3)2]2++NH3→[Cu(NH3)3]2+k3=[Cu(NH3)3]2+/[Cu(NH3)2]2+[NH3]=103.04第四步形成(相应于第一步离解):[Cu(NH3)3]2++NH3→[Cu(NH3)4]2+k1,k2,k3,k4即为逐级稳定常数k4=[Cu(NH3)4]2+/[Cu(NH3)3]2+[NH3]=102.304累积稳定常数和各级稳定常数之间根据多重平衡原理存在一定关系,如在[Cu(NH)3]42+中:β1=k1

3、β2=k2k1β3=k3k2k1β4=k4k3k2k1累积稳定常数β5热力学稳定常数浓度常数6第二节配位反应与热力学函数△G0、△H0、△S0是主要热力学函数,知道反应的这些热力学函数,可以深入解释配位反应的本质。7若有配合物生成反应:M+nLMLn则热力学稳定常数与热力学函数有以下关系:△Gn0=–RTlnTβn=△Hn0–T△Sn0△Gn0:标准态的自由能变化△Hn0:标准态的焓变(热函)△Sn0:标准态的熵变一热力学函数8标准态指在已知温度下具有单位活度时的热力学函数,但用这个条件难以实现,故近似的可以省去。在配合物生成时,负的

4、焓变和正的熵变对反应有利。由上式可得:9对温度的微分:因此不同温度下求出即可计算当然也可以用量热法直接测定10配位反应的熵变:配合物ML的生成反应的熵变可表示括号内所示各质点的熵的代数和。11如分别表示配合物ML、金属离子M、配体L的水合熵变。为在气相生成配合物的熵变。按以下的熵循环可算出12故在溶液中生成配合物ML的熵变,为在气相的生成熵变和水合熵变之和。为括号内各质点的标准熵,对于简单离子可由统计热力学算出。13二、影响的因素利用伯恩哈伯循环可得:生成配合物熵变水合熵变14实验表明:配位反应熵变主要决定于水合熵变,它是衡量配位反应

5、中配体置换水分子的程度,并与配体间同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和配位原子数目有关。与气态配合物生成热和气态金属离子水合热的差有关。应从两个因素考虑。15第三节配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一多齿配体的影响1.多齿配体的分类(a)多元羧酸及取代羧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16(b)多元酚邻苯二酚(c)多胺乙二胺二乙基三胺17(d)氨基羧酸氨基乙酸氨三乙酸(e)β—二酮乙酰丙酮三氟乙酰丙酮CF3COCH2COCH318(f)其他水杨醛肟丁二酮肟19A.螯合物比非螯合物稳定B.环的数目愈多螯合物愈稳定C.五元环或六元环螯合物较稳定环上有多双键时六元环

6、相对稳定否则五元环稳定2.多齿配体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203.成环稳定的原因反应动力主要来自于熵变,在成环前变化不大,因为键能变化不大。如en取代NH3。增加有两个原因;水合熵增加,配位几率增加。21二冠醚配合物的特殊稳定性冠醚配合物的稳定性与冠醚空腔的大小和金属离子直径有关,二者比值必须恰当才能形成稳定配合物。22三配体碱性的影响碱性:配体的碱性表示配体结合质子的能力,即配体的亲核能力,配体碱性愈强,它同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愈强。23四中心体性质的影响lrving-William发现第一过渡系的金属离子与含氧含氮等配体生成高自旋配合物的

7、稳定性顺序;Mn2+Zn2+24五软硬酸碱原理波尔将配体当成碱,中心质子看成酸,把配位反应看成酸碱反应。25软,硬和交界酸的分类表H+,Li+,Na+,K+,Rb+,Cs+Be2+,Mg2+,Ca2+,Sr2+,Ba2+Ti4+,Zr4+,Hf4+,VO2+,Cr3+,MoO3+,WO4+,Mn2+,Fe3+,Co3+Sc3+,La3+,Ce4+,Gd3+,Lu3+,Th4+,U4+,UO22+,Pu4+BF3,Al3+,Al(OH)3,AlCl3,Ga3+,Ln3+CO2,Si4+,Sn4+

8、,N3+,As3+SO3,RSO2-Cl3+,Cl7+,I5+,I7+HX(能形成氢键的分子)硬酸26Fe2+,Co2+,Ni2+,Cu2+,Zn2+Rh3+,Ir3+,Ru3+,Os2+B(OH)3,GaH3R3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