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44675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第十一章 第1节 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节功》教学设计陆川县米场镇福达中学黎新宇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内容组成。2.教材从力学中“功”的含义和生活中“功”的含义的不同,取其“成效”的含义,在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力学中的做功。然后通过列举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几个实例,具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力学中功所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分析不做功的几种情况,对学生理解这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3.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功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一道功的计算题目,充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联。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
2、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对于“
3、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板书课题:第1节功观看、思考并回答。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物理课堂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行新课1.叉车托举货
4、物的实景。(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二)功的计算1.功的定义2.功的公式3.功的单位4.例题解析(1)分析:在叉车托举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力F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力F作用的成效是货物被举高了。(2)总结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课件展示:(1)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2)人把物体提到楼上;思考、讨论后回答:为什么说力对这两个物体做了功?这些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2)总结力学中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
5、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物体移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3)举出生活中力做功的实例。3.课件展示:(1)小孩用力般石头,石头未动;(2)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冰球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3)提着滑板在水平路上前行。思考、讨论后回答:力为什么没有做功?(3)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② 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受力的作用。③ 移动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4.(1)提出问题:力学中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课件展示:①重为G的物体提升1m高;②重为G的物体提升3m高;③重为3G的物体提升2m高。比较①②、①③中
6、做功的多少。(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3页有关内容,总结力学中功的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5.指导学生阅读、交流课本第64页有关内容:(1)学生上台板演功的公式:W=Fs(2)分步回答问题:①F、s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它们国际单位分别是什么?②力的国际单位是N,距离的国际单位是m,功的国际单位应该是什么?功的专门的国际单位又是什么?它与N﹒m是什么关系?(3)总结:功的单位:1J=1N﹒m6.分析解答课本第64页例题:(1)分析:①明确已知量与要求的量;②规范解题步骤。(2)由两名学生分别板演。聆听、思考、分析。思考、讨论、理解、回答。举例
7、、分析。思考、讨论、理解、回答。思考、讨论、回答。阅读、交流、理解、总结。阅读、回答、总结。分析、解答。分析理解归纳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功的含义。学习力学中功的大小。学习利用功的公式解决问题。(3)追问:此题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还有哪个力没有做功?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梳理知识,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课本第64页,第3、4题;(2)补充练习
8、。2.课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