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40815
大小:327.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述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述略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黄文贵现代语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动因废科举,兴学校,现代教育是近代政治维新的重要成果。重科学,尚实用,现代教育从一开始就关注国民的素质。提倡白话文,推行国语运动,语言问题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问题。如何教授国文和国语,是推进现代教育和新文化运动的首要问题。蔡元培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苦读经书,并取得功名,连中举人、进士,在翰林院供职。甲午战争后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提倡新学。1902年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女子学堂,并任校长。同年,与章炳麟等创立
2、中国教育会,出任会长。1905年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留学德国。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1912年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辞职下野,留学法国。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1923年到欧注洲考察。1927年后,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监察院院长。1
3、932年,他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担任副主席。1937年冬,上海被日军侵占后,蔡元培移居香港,直到病逝。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概述语文教学要体现新的教育方针。就国文国语教学的形式而言,主要体现为实利主义教育和美育;就教学内容而言,要体现各项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10%,实利主义教育40%,公民道德20%,美育25%,世界观5%)读书为应用,学文是为了使人人都能掌握表情达意的工具。中学语文科,读的应该主要是应用文和少量的美术文,至于练习则应该全是记载和说明的文字。要“深知儿童心身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
4、,实行新的教授法。要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启发学生掌握“公例”,活用各种教法。提倡“自由读书”。梁启超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0岁中秀才,1889年中举。次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5年春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政变失败,逃亡日本。1912年返国,1913年出任司法总长。后参加反袁战争,
5、进入军阀政府,任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1918年赴欧洲游历。次年3月,自欧洲归国,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业。1925年正式就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概述——《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作文教学要重在“应用”。重点要写记载之文、论辩之文,略于情感之文。作文教学要先明“规矩”。“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掌握各类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的写法。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作的篇数要少,用的功夫要细。并主张
6、“让学生要课外随意做笔记”。作文教学要重视取材方法的指导或直接提供材料,反对凭空瞎想。“求真”“求达”。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作文试题有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全校师生约两百人,图书欠缺、设备老旧、经费短绌,且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甚低。现在假设你是这所小学的校长,看了上列的资料,决心推动全校阅读,请写下你的“阅读推动计划”,文长至少200字。(2003)……陈先生从事过纺织、餐饮、保全,最近更在社区大学上过电脑课,他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但因文笔不佳,寄出的求职信往往石沉大海,因此拜托你帮他写一封求职信。他特别强调,对工作性质、地点都不挑剔,希望
7、待遇是4万元。(2004)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概述——阅读教学“分类”“分期”“分组”。“我主张一学年有两学期,一学期教记述文,一学期教论辩文。由简单而复杂。记述文先静后动,论辩文先说谕倡导,而后对辩,论小事的在先,论大事的在后。”“不能篇篇文章都讲,须一组一组的讲。选文并不要依时代的次序。”“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课前讲授—把本学期讲那类文章作法的重要原则简单说明,课外预习—看每篇作法的要点在哪里,各篇比较异同何在。自修室的用功时间至少要与讲堂时间平分。课内讨论—令学生各人把自己所见到的说
8、出,学生看错或看不到的,教师随时指导。胡适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为白话文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