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73073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6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拥有更良好的心理品质?作者:韩辉祖(张掖市二班) 发表日期:2013-11-2710:43:26 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当今是个心理学的时代,心理学的新趋势是注重如何帮助健康的人发挥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
2、惑或问题。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拥有更良好的心理品质,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即要善待自己,帮助
3、自己掌握心理调适方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应敬业爱生、有比较渊博的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更要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
4、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其次,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第三,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
5、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心理辅导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的语言,而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尊重学生的情感,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应以朋友的态度,征求学生意见,“是我讲的课枯燥呢?还是你们昨晚睡得太晚呢?”同时,及时调节课堂活动,重新激活学生的情绪。要善待愚钝的、顽皮的、自卑的、
6、畏葸的学生。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恢复;给畏葸的学生以爱的激励,使其活力激发。爱没有侮辱、贬损、没有讽刺挖苦、威胁和体罚。爱与平等是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也是心理辅导的立足点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第五.如果是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班级育人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这是开展良好心理教育的前提。只有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理解,心与心的交融,教育的效果才会非常显著。例如,在班级管理上
7、放手让学生参与,既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也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了责任心,激活了班级管理,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创设积极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让人人都成为班级的主人,主人都成为班级的人才”。 总之,教师的职责任重道远,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更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发展,才能寓心理教育于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拥有更良好的心理品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