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92485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让生活体验融入小学品德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生活体验融入小学品德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课闷,品德课干,品德课不实用”,这是大多数小学生对品德课的评价。这是长期以来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等待加工的“产品”,“知识的容器”,把教科书当成说教的金科玉律,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现象的认识,而又缺少必要的行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片面的认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因此,根据教材
2、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生活体验走进品德课的方方面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活动,我主要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一、精心有序的课前准备丰富生活体验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关系到整堂课活动的开展。课前生活体验活动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增加体验,或者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向爸爸妈妈询问自己小时候的事等,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基础。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常用的方法有参观访问、资料调查、游戏
3、等。针对不同的内容而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教学《祝你生日快乐》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生日的小故事,同时向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故事。因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学生的兴致特别高,准备了许多素材:有的带来了自己小时的照片,有的带来了自己生日时收到的的礼物,甚至有的还带来了自己过生日的VCD光碟……每一张照片、每一份礼物,都是一个故事。这让我在感慨学生潜力的同时,还让我感受到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同样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二、趣味高效的课堂引领加强生活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
4、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5、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努力打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课堂,紧紧联系生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主动体验,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技能和个性品德的形成。1、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2、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中引导认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恬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反思。如上述《祝你生日快乐》一课,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每个人在说自己出生时的故事都有话可说。听了这样那样的
7、出生故事再来读文中的“亲情传真”,学生便能深切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深切的爱,则下面真情回报环节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上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便水到渠成了。这是学生与内心情感的交流,是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的品德在体验中生成。3、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自主感悟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洛克)。”游戏、扮演、竞赛……在这些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满足了其好动的天性。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的品德与生话课程正是体现了这种理念。三、浸润无痕的延伸导行强化生活体验学生良好
8、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但我们的教学空间并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深化、体验,实现学与用的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