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伴下

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伴下

ID:38133530

大小:95.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伴下_第1页
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伴下_第2页
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伴下_第3页
资源描述:

《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伴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11期中国内镜杂志Vol.16No.112010年11月ChinaJournalofEndoscopyNov.2010文章编号:1007-1989(2010)11-1229-02·个案报道·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道)*1123黄平晓,谭诗云,黄亚冰,柯伊芮(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武汉430060;3.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60)关键词: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肉;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图分类号:R574.53文献标识码:D1临床资料c

2、m×4cm疤痕,其上方可见一斜形手术缝合疤痕延续至后背,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患者,男,79岁,因“反复黑便10d,加重2d”于右下腹按压有胀感,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2009年10月19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解肿。实验室检查:入院时:血常规:Hb93g/L,N:柏油样稀便,自诉量较多(具体不详),伴有腹胀,无77.8%,L:17.5%;大便常规:褐色软便OB(+);ESR明显腹痛。黑便前无饮酒史、有长期服用胃药(莫沙39mm/h;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PT、APTT及比利、雷贝拉唑等)史。无畏寒、发

3、热、恶心、呕吐、反血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胸片X线示①右中下肺慢性酸及烧心等不适。于当地医院给予抑酸、止血及保护支气管疾患。②右侧胸膜肥厚并钙化;腹部平片X胃黏膜处理(具体用药不详)稍好转。2d前患者再次线示: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影,腹部肠管内含气明显解暗红色稀便,伴头晕、心慌。自服云南白药未见明并见一短肠袢。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双气囊小显好转,遂入我院。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体力下肠镜检查示:距肛门23~28cm处,可见4枚直径约降,近5个月体重下降约8kg。既往有乙肝“小三阳”0.3~0.5cm息肉样病变,分别行高频电凝术切除。及胃

4、病史多年,曾多次胃镜、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距回盲瓣50cm处可见一大小约3cm×5cm棒状常。2008年因右肺真菌性慢性肉芽肿炎行右肺部分亚蒂息肉样病变,表现充血糜烂,蒂部宽,似扭转(图切除术,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生1、2)。2009年11月5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命体征正常,右侧胸壁下可见一不规则大小约4图1距回盲瓣50cm处,可见一大小约3cm×5cm棒状图2病灶顶端经FICE成像后顶部血管显示明显亚蒂息肉样病变,表现充血糜烂,蒂部宽,似扭转收稿日期:2010-04-16[通信作者]谭诗云,Email:tans

5、hiyun@medmail.com.cn*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CDB180)资助·1229·中国内镜杂志第16卷图3镜下可见大量疏松、富含液体的结缔组织增生,其中可图4镜下可见大量疏松、富含液体的结缔组织增生,其中可见大量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随见大量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随处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HE×100)处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HE×200)约50cm处小肠一长约10cm条索状肿块,术中诊本例病灶呈棒状亚蒂息肉样病变,表面充血糜烂。断:①巨大小肠息肉样病变。

6、②小肠重复畸形并内套IFP有较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镜下主要由增生的叠。行肿块切除(肠切除)+肠吻合术。切除13cm肠梭形、卵圆形纤维母细胞和血管构成(间质增生性病管,距一端5cm处见5cm×4cm菜花样肿物。病检变),在纤维血管背景中伴各种炎细胞浸润包括嗜酸示:(小肠)炎性纤维性息肉(图3、4)。术后给予抗感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染、对症支持治疗。2009年11月18日痊愈出院。纤维母细胞略呈车辐状排列,可围绕血管呈葱皮样改变。可见核分裂,但缺乏肿瘤的多形性、异型性及2讨论其浸润性生长的特性。本例镜下可见大量

7、疏松、富含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fibroidpolyps,液体的结缔组织增生,其中可见大量纤维母细胞、纤IFP)是胃肠道中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随处可见大量新变,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发生于胃,其次生的毛细血管。IFP内镜下活检较表浅,多为炎症或为小肠。本例患者病灶位于回肠末端。炎性纤维性息溃疡改变,诊断需反复深部取材或外科切除样本。本肉由RANIER和HELWIG于1953年首次提出,一例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及外科切除送病检才诊断。IFP直延用至早,曾被称为“嗜酸性肉芽肿、

8、炎性假瘤、神起源于黏膜下,已有文献报道[4]胃IFP内镜超声示为经纤维瘤、血管外皮瘤”等名称。IFP可发生于任何起源于第2层(黏膜肌层)的低回声病灶,故易与平[1]年龄段,以60~70岁最多见。本例患者79岁。IFP滑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