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ID:38103920

大小:255.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_第1页
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_第2页
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m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13Jun,22(17)·1921·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循证护理效果观察韩冬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实施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围管期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122例危重新生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所有患儿均实施PICC置入术,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l例患儿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6l例患

2、儿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2组置管、带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带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为8%,导管移位脱落率10%,置管困难、出血发生率为7%,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3%,带管时间为20.Id,观察组患儿无静脉炎发生,导管移位脱落率2%,置管困难、出血发生率为2%。导管堵塞发生率为3%,带管时间为32.3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后,患儿围管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儿输液安全。[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临床护理;循证护理;并发症[

3、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既可减少反复穿刺而导致患儿受到过度刺激,又可以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和静脉营养支持,尤其可以避免血管活性药物、钙剂等具有静脉刺激性的液体外渗导致皮肤组织挛缩、瘢痕形成、组织坏死以及水肿等不良反应,目前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广泛应用,尤其是低血糖患儿以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100%的一次置管成功,有时置管会误人颈静脉、胸外侧静脉及锁

4、骨下方,而且由于患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几率明显升高,所以为了将PICC在新生儿中得到合理应用,同时使护理程序和管理得到良好规范,我科将循证护理(EBN)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的新生儿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0年8月一2012年8月共收治122例危重新生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男82例,女40例;胎龄28“~37“周;原发疾病:早产儿10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出生体质

5、量1000一I500g32例,I50I一2500g70例,>2500g20例,输液天数均大于7d。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平均胎龄、原发疾病、平均体质量、平均输液天数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1.2置管方法患儿裸露置于开放式暖箱中,患儿取仰卧位,穿刺手臂外展90。,选用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为1.9Fr),穿刺前常规测量双侧上臂中部臂围,测量导管置入长度,选择右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

6、角度再平行送针0.5cm,退出针芯,将导管缓慢置人,当导管尖端进入5—6cm时由助手协助把患儿头部转向穿刺侧,将锁骨下静脉和颈静脉达成一个角度,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先固定导管圆盘,外露导管呈“S”形,用透明敷贴固定,固定牢固后,拍摄床边X光片,确定PICC的位置。[文章编号】1008—8849(2013)17—1921—031.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具体循证护理内容如下。1.3.1提出询证问题①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宣教和准备;②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

7、有哪些,应该采取何种干预措施避免和减少发生;③导管移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④如何预防导管堵塞和脱出;⑤置管后相关感染发生的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有哪些。1.3.2查找相关询证证据检索万方数据库以及网络相关文献、资料,综合汇总资料,对文献进行实用性、科学性评估,同时将资料与护理实践、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l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制定出详细、整体、科学的护理预案,之后对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1.3.3具体护理方法1.3.3.1操作前准备术前要与患儿家属仔细、耐心地沟通和告知病情,详细告知穿刺置管的风险和益处,让患

8、儿家属了解相关费用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1;穿刺前仔细查看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果存在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停止穿刺;了解患儿静脉以及局部皮肤情况,选择最佳穿刺点;与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患儿目前病情,最好选择在病情相对平稳时进行穿刺¨1。估算导管进入刻度。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极低体质量儿调导管末端最好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计算按患儿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骨旁线与第2肋间交点的距离或预穿刺点到胸锁关节为导管长度H1。1.3.3.2患儿准备患儿平卧于辐射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