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87270
大小:140.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30
《【素材】《出师表》问题探究(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出师表》问题探究一、整体感悟 ((一)本文是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份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主要内容,一是开导后主,使之接受开听纳谏、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励精图治的建议;二是剖白忠心,表明自己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三)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作为蜀国的国君
2、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四)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制定了三条建议: 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 其中第三条是最主要的。因为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只有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臣远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
3、(上册)畅言教育小人,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二、局部探究 (一)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二)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三)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了战备。三、重点品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5、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写出“卑鄙、感激”两个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卑鄙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今义:品质恶劣。 感激 古义:受感动和激励;今义:深深地感谢。 2.找出并解释“由是感激”的“是”字所指代的内容的句子并翻译。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翻译:先帝不认为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探望我,向我询问当前的大事。 3.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
6、驽钝,攘除奸凶,兴复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汉室,还于旧都。 4.选出与“故五月渡泸”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5.选出下列句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D )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临崩寄臣以大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称帝之明 C.遂许先帝以驱驰,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以彰其咎 6.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
7、可以分别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重任、临崩寄大事(或白帝城托孤)。 7.文中划线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的分析。 包含着创业艰难的思想,表达了要效忠刘备父子的感情。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