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37079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3
《文无定格亦有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文无定格亦有格——议论文结构模式教学设计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赵克明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段落展开的基本结构,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段落基本结构,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2.通过课堂展示,学生的质疑、讨论、鉴赏评价、写作等手段,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水平,从而使之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3.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把握议论文段落结构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灵活运用议论文段落的基本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目标定位教师提出教学目标:认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把握议论文写作的结构规范。二、研讨点拨(一)解析整篇议论文1.阅读例文 要“端平”不要“摆平” ①常听到有人说,做工作“摆平就是水平”。乍听,觉得不无道理。平日里有些领导不就在强调工作“不看过程看结果”吗?“摆平”,无疑就是一个好的结果。②然而,细细回味,“摆平”这个结果未必一定好,至少它经不起推敲。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有人不是运用讲理说服,而是采用行政压服的办法予以“摆平”,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有人采用欺骗乃至动用违纪非法的手段去“摆平”,这是好结果吗?③“摆平”作为一种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已尘埃落定。然而,未必。因为其中潜藏着深深的隐患。或许,矛盾不会立即爆发,但终究在酝酿,在膨胀,犹如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而一旦爆炸,则后果堪忧。 ④毋庸置疑,各地近年来不少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其中有些恰恰是“摆”而不平的产物,或者说就是“摆平”后引发的“后续效应”。 ⑤在个别地方,面对一些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不是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去教育引导,不是通过做扎扎实实的整改工作去展示诚意,而是在“摆平”思维的指导下,不惜搞歪门邪道,甚至采取所谓的非常手段。 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愈想“摆平”愈摆不平。尤其当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善良的感情被欺骗,逆反心理急剧扩张之时,政府部门的一个不当举动、干部的一句不慎话语,都有可能成为引燃问题的导火索。⑦“摆平”,看似为救一时之急,究其实质是急功近利、自欺欺人的行为,终究后患无穷,与为民执政、科学执政背道而驰。对此,我们不仅应从观念上制止“摆平”思维,更应从制度层面上杜绝“摆平”行为。做好基层工作,不靠“摆平”靠“端平”。也就是说,必须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出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一碗水端平”,从而真正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⑧“端平”才是真水平。“端平”,就是公平的直接体现。要知道,公平是社会的基石,我们的社会须臾离不开公平。缺失了公平,社会就会丢失诚信与秩序。对基层干部而言,坚持“端平”,就是要坚持原则,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事实上,只有尊重和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我们才能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⑨前不久,浙江金华一个村的征迁工作进入尾声。这个小村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村民都不愿搬迁,是当地有名的搬迁“困难村”。但这次,只用了3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个村132户、4.7万平方米房屋征迁的签约工作,且无一户上访。经验何在?管委会负责人说,“征迁工作只要真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个政策贯彻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了’,老百姓就会服气”。做其他任何工作也是一样,只要坚持公平公正,并加强与不同意见的善意沟通,把工作做到位,则必能理顺情绪,从而团结并引导广大群众同心同德推进各项工作。 ⑩要真正“一碗水端平”,要求我们的基层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解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深入群众,不断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干净干事,才能经得起诱惑,真正把事情做好做实,做到“端平”而不是求一时之功的“摆平”。2.结构分析提示:第①段首句引出议论话题。第①段后三句与第②段内容是对话题进行评点,表明作者不赞同“摆平”的看法。第③—⑨段展开来进行论述,其中第一层论述“摆平”之弊,第二层论述“端平”之利。第⑩段对全文论述进行总结,重申作者的观点。3.归纳模式提示:引(引出论述对象)——点(点评论述对象,点名作者看法)——析(围绕作者的看法进行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结(呼应全文,重申观点,得出结论)(二)解析议论文主体1.学生回读上文主体部分,解读其层次提示:先论述“摆平”之弊,后论述“端平”之利,两个层次为并列式。2.阅读例文 “开卷有益”质疑 ①宋朝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②俗话说:“皇帝开金口。”宋太宗的“开卷有益”就自然也成了读书人的座右铭。但开卷果真都有益乎?答曰:非也。③遥想昔日京师国子监内的莘莘学子,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最终大多只能成为填八股的能手,皇帝的奴仆;赵括少时熟读兵书,纸上谈兵无人能及,而长平一战不但他的四十万部下全被活埋,连他自己也成了秦军的剑下鬼;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开卷可谓“狠”,可谓“多”——单是茴香豆的“茴” 字就能一口气写下好几种,可到头来他也只能沿街乞讨;王明能把“马列主义”倒背如流,但也正是由于他在我党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导致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都认真地“开卷”了,可为何得不到“益”呢?关键在于他们“开卷”太死板,只看到“卷”中的字,未领悟到“卷”中的神,并适当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们必须“活”读书,这样的开卷方能有益。④另外,“开卷有益”的“卷”字也过于笼统。《诗经》、《史记》、《资本论》可称为“卷”;希特勒的《我之奋斗》,可帮您预测前程的《八卦全书》也可称为“卷”,可这些“卷”读了都完全对你有益吗?特别是现在,街头书摊上摆的是清一色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甚至让人不堪入目的淫秽书刊。一些青少年整天捧着琼瑶的小说掉泪,丧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有的成了奇招怪术的试验品;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于是不由得引出人们的阵阵感喟:“这种‘卷’开不得啊!”由此可见,开有益之卷,开卷方能有益。⑤但有益之卷是否都要开呢?这也未必。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学医的对《时装裁剪》爱不释手;搞艺术的花大块时间去攻读《机修要领》;高考临近,文科生都去研究物理、化学方面的书。这些书不能说不是好书,但他们那样做就未免本末倒置了。我们不可盲目地开有益之卷,应该开那些适合自己的书。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老夫子讲的恐怕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有益之卷,我们也要有选择地开。⑥“开卷”未必都“有益”。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有益”之卷,并努力地把卷“开”活,让卷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3.主体部分解析提示:③④⑤三段为主体部分。第③段以古代国子监学子、赵括、孔乙己、王明等四个例子论述死“开”卷无益,要“活”读书;第④段也通过举例分析,论述“卷”有有益无益之分,开有益之卷,开卷方能有益;第⑤段运用假设,通过反面的例子论述有益之“卷”也要有选择地“开”。4.归纳模式提示:将话题或观点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层面,然后层层加以论述,每一层既是证明此层的分论点,又是证明全文的中心论点。图解如下: →层次一:死开卷无益,要活读书 开“卷”未必都“有益”→层次二:开有益之卷,方能有益并列式(递进式) →层次三:有益之卷,也要选择开 (三)学生自选议论文进行解析1.选文自读2.交流其整体与主体结构模式3.师生小结三、写作训练1.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2.审题交流3.例文展示 反思过去,走向成功 ——从英国首相乔治的“关门”说起 李青芃 英国首相乔治认为,人的一生应当向前看,要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无论是优异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败,统统将其忘记,才能有更好的将来。我认为他的话确有道理,人,应该向前看,才会有未来。但我同时也认为:人,又不能简单地忘记过去,人类应该铭记过去,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走向成功。亡羊补牢,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人们大都认为羊的主人是愚笨的,但我认为,他其实是聪明的。倘若丢羊之后,主人一味的用向前看来宽慰自己,不总结反思,不修补羊圈,那最后,他的羊岂不会一只不剩?由此看来,我们不应该简单的向前看,而是应该反思总结。勾践灭吴,这同样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如果勾践忘记过去,一味的向前看,越国又哪里会有报仇雪恨匡复越国的那一天?正因为他每日卧薪尝胆,每日反问自己“勾践,你是否忘记灭国的耻辱”,强迫自己记住亡国之恨,才会有后来的“十年生聚,十年报复”,最终成功地灭吴兴越。由此看来,人,应该简单的忘记过去么?我曾偶然翻过一本管理学杂志,其中一篇文章讲到:美国军队是一支善于总结经验的军队,他们曾专门发明了一套反思工具,叫做“事后回顾法(简称AAR)”,在每次战役过后,都用这套工具深刻地反思,无论胜与败。胜了,总结经验,败了,反思其错误,并加以改进,致使作战能力迅速提高。如今,这套工具已被世界管理学界广泛运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入此法后,许多企业受益匪浅。由此可见,人不可简单忘记过去,要回顾过去,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楚汉之争初期,双方实力悬殊,然而最终,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南面称王。项羽在临终之时曾仰天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苍天,归罪于时机的不利。事实果真如此吗?有亚父之称的谋士范增跟随其左右,有项庄那样的武士伴其身旁,有江东三千子弟效忠于他,与刘邦相比较,他有过多少次机会?可谓是天时地利。可他何曾抓住了机会?穷途末路,尚且不知反思,还在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外,这样的人,如何不败!唐太宗也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列宁说过“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毛泽东曾讲过“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他们都在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要总结,要回顾,否则,何以知道成绩与错误?何以探明原因以利未来?可见,了解过去,反思过去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做好未来工作的必要保证。我想,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无数的失败或成功,然而,为了我们的胜利向前,为了未来的成功,我们还是应该反思过去,铭记过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才获得最终的成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