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生活科技

自然与生活科技

ID:37270333

大小:86.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20

自然与生活科技_第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_第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_第3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_第4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与生活科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與生活科技分段能力指標本課程綱要之訂定,係用於提示如何經由學校教育,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及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以增進知識及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經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自然科學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由於經常依照科學方法從事探討與論證,養成了科學的思考習慣和運用科學知識與技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的從事科學性的探討活動,對於經由這種以探究方式建立的知識之本質將有所認識,養成提證據和講道理的處事習慣。在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時,持以好奇與積極的探討、瞭解及合理解決的態度,我們統稱以上的各種

2、知識、見解、能力與態度為「科學素養」。自然科學的學習,在於提昇國民的科學素養。「素養」蘊涵於內即為知識、見解與觀念,表現於外即為能力、技術與態度。實際上內外之分,也僅係應陳述之方便而已。自然科學學習所培養之國民科學素養,依其屬性和層次來分項,分成科學探究過程之心智運作能力(以下簡稱「過程技能」),科學概念與技術的習得(以下簡稱「科學與技術認知」),對科學本質之認識(以下簡稱「科學本質」),瞭解科技如何創生與發展的過程(以下簡稱「科技的發展」),處事求真求實、感受科學之美與力及喜愛探究等之科學精神與態度(以下簡稱「科學態

3、度」),資訊統整、對事物作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能力(以下簡稱「思考智能」),應用科學探究方法、科學知識以處理問題的能力(以下簡稱「科學應用」),以及如何運用個人與團體合作的創意來製作科技的產品(以下簡稱「設計與製作」)等八項來陳述。其中「科學認知」涉及教材內容,其內容詳列於參考資料中(附錄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內容要項與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內容細目),作為教學活動設計之參考。另附數則教學活動設計(附錄三:研討之核心主題示例),以供教材設計及教學時參考。茲將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學生

4、在學習各階段所應習得之能力指標列之於後。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宜依指標所提示的基準,於教學中達成之。1.過程技能2.科學與技術認知3.科學本質4.科技的發展5.科學態度6.思考智能7.科學應用8.設計與製作[編號說明]在下列「a-b-c-d」的編號中,「a」代表能力指標,「b」代表學習階段序號:1為第1階段一二年級、2為第2階段三四年級、3為第3階段五六年級、4為第4階段國中一二三年級,「c」代表能力指標之次目標序號,「d」則代表流水號。1.過程技能觀察1-1-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1

5、-1-1-2察覺物體有些屬性會因某變因改變而發生變化(如溫度升高時冰會熔化)比較與分類1-1-2-1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如大小、明暗…)1-1-2-2比較圖樣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如兩棵樹雖大小不同,但同屬一種)組織與關連1-1-3-1由系列的觀測資料,說出一個變動的事件(如豆子成長的過程)1-1-3-2將對情境的多樣觀察,組合說成一個有意義的事件(如風太大了葉子掉滿地,木板吹倒了…)歸納與推斷1-1-4-1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1-1-4-2察覺若情境相同、方法相同,得到的結果就應相似或

6、相同傳達1-1-5-1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例如水的冷熱用燙燙的、熱熱的、溫溫的、涼涼的、冰冰的來形容)1-1-5-2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1-1-5-3養成注意周邊訊息作適切反應的習慣觀察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比較與分類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1-2-2-3瞭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作不同的分類組織與關連

7、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作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1-2-3-2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歸納與推斷1-2-4-1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傳達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觀察1-3-1-1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1-3-1-

8、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比較與分類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組織與關連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