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

ID:36907345

大小:334.53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拉分考点十二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

2、的首要任务。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读懂,只是“懂”而已。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

3、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唐人作诗,最重标题。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

4、、最牢靠的信息内容。(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3)抓情语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命脉。如2018年浙江高考《送王昌龄》第二句中的“多暮情”、

5、第四句中的“孤”、第十三句“叹息此离别”等,都是“情语”;2018年天津高考《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中的“忧道不忧贫”“秉耒欢时务”“即事多所欣”等,也是“情语”。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有时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2.最准确深入的路径——学会“咬”“嚼”“泡”读懂诗歌的王道是读懂语言,要遵循诗歌的语

6、言逻辑,深入语言内核。在景与情构成的“阅读场”中,就诗论诗,咬文嚼字,把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泡开”“还原”,不可太倚重背景资料而知人论世,更不可空凭经验感觉而主观臆测。对于那些无标题(或“标题不含重要信息”)、无明显情语的诗来说,读懂它只有靠品语言了。例如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学生读这首词,常为词牌名“梦江南”(又名“江南好”)所迷惑,以为词人写此词时心旷神怡,饶有兴致。这样一来,作品的基调就完全反了,回答任何问题皆是枉然。这首词中“江南好”是事

7、实,“城阙嵯峨”也是事实,仿佛高峻威严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词人笔锋一转,“陵前惟石马”“陌上有铜驼”两句将一派衰颓之气道出,瞬时收敛了开篇的高峻之象,转而铺开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最后以“玉树夜深歌”作结,引典入词,更是增添了朝代更迭的哀伤。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词)。如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两三遍。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蓦山溪张中孚①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

8、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注] 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