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ID:36547890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克、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00-102页克与千克及练习二十第1、2、3、5、6题。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物品有轻有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步接触质量单位的起始课。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到,学生对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缺乏具体的感知,本节课将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活动了解1克和1千克之间的关系,理解1千克=1000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为单位的称。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认识1000克=1千克。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突破重点。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估计物体质量。突破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教学活动突破。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花生等。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背人游戏请两名同学上讲台

3、互相背一背。①号较瘦的学生,②号较胖的学生②号能背起①号,①号不能背起②号,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①号轻一些,②号重一些......师:对,我们人有轻有重,其实任何物品都有轻有重,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也把它叫物体的质量,那物品的质量是怎么表示的呢,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下。2、出示超市的图片(特别突出物品标签上的质量相关信息)师:找一找表示物体的质量信息。(引导学生找到几百克、1千克等信息)师:那你们知道物体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生:斤、千克......师:对,物体的质量单位有斤、两、千克、克等,斤、两是我国普遍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

4、我们就来学习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克与千克的认识)二、认识重量单位——克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 师:请同学们将你们铅笔拿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受?生:很轻。师:这些很轻的物品我们就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板书:克(g))2、认识天平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这样一个很轻的一个2分硬币有多重呢?(称一称)称这样很轻的物品我们用的是天平,出示天平,课件演示天平的用法。 3、掂一掂,感受一克。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2分硬币,现在先放在手上掂一掂,再闭上眼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受记在心里。 4、掂一掂,感受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学生拿出不同质量的砝码掂

5、一掂。5、估一估拿出数学书,拿在手里掂一掂,估一估它是多少克,把你估的数字写在本子上。师:我课前称过了,你们的数学书重208克。你估的准确吗?三、认识单位——千克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感受了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重量,生活中还有更重的物体,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播放小动画)师:像这些比较重的物体我们用千克做单位,那么一千克有多重呢。我们知道了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呢(500g+500g=1000g)。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2、感受1千克的重量。请同学们拿出一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再闭上眼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受记在心里。3、了解称较重物体的称称

6、较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呢吗,一起来认识它们。(课件出示各种称)4、练习写出课件所出示物体的重量。5、游戏,抱一抱小组内成员两个人互相报出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一下几十千克的重量。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十第2、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学生在信中找错误并更正。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3、1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谁比较重。独立思考,指名回答。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学会了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板书设计克与千克的认识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克(g)做单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千克(g)做单位1千克=1000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