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

ID:35764710

大小:1.03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纲卷别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情分析全国卷Ⅰ2015·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2014·唐代三教合一潮流;2014·宋明理学;2013·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注重引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导向,如对程朱理学的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认识。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的取向,注重通过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考查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全国卷2012·宋明理学——心学;2010·心学201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13

2、·高考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地位的确立。【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题中“自汉至唐”“宋代以后”,这两个时间点以宋代为节点历史解释理学大家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而《孟子》一书成为四书之一,孟子地位日益提高【解析】 解答本

3、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时间变化。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成为理学的经典。A项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B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排除;D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排除。【答案】 C(2014·高考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

4、程朱理学的内容。【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解释”,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历史解释《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A项不是新认识;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答案】 D■练真题—————

5、——————————————1.(2014·高考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述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C。2.(20

6、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选D。本题迁移考查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因此他在此强调的是

7、如何用心对待人生所处的境遇或事业,故选D项。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选C。本题主要迁移考查黄宗羲的思想。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是顾炎武的思想;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

8、有判断是非的权力,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4.(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