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

《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

ID:34185740

大小:2.02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U-24835
《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_第1页
《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_第2页
《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_第3页
《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_第4页
《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UDC舅嚣庐夕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申请人:学号:培养单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周苗苗2100360西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美国文学孙敏教授2013年5且1日 中文摘要汤亭亭是当代美国华裔代表作家之一,与她的另外两部小说《女勇士》和《中国佬》不同,《孙行者》是她的第一部非自传性小说,是一部用互文手法创作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互文性入手对《孙行者》进行解读,分析了引用、戏仿与拼贴等后现代互文手法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对《孙行者》和互文性理论进行一个简要介绍。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孙行者》这部作品对其他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的引用,主要包括对中西文学经典的引用、对美国通俗文化的引用、对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引用等等。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汤亭亭在《孙行者》这部小说中从结构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对戏仿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首先介绍了《尤利西斯》这部小说的框架结构,来说明《孙行者》一书对《尤利西斯》的三段式结构的借用和模仿是很明显、也是很巧妙的。其次介绍了华裔作家赵健秀,并说明惠特曼·阿新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赵健秀的一种戏仿。第三章对《孙行者》这部小说的拼贴技巧进行了研究。拼贴技巧的运用完美地实现了小说的主题、结构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对《孙行者》的互文性解读,为阅读这部小说的读者提供了更大的参与空间,期望通过作者、文本、语境与读者的结合来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关键词:《孙行者》;互文性;引用;戏仿;拼贴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MaxineHongKingstonisoneoftheleadingcontemPoraryChineseAmericanwriters.DifferentfromherTheWomanWarriorandChinaMen,TripmasterMonkey.·HisFakeBookisherfirstnon-autobiographicalpost-modernisticnovelwithalotofintertextualelements.Intertextualityisoneofthekeyfeaturesofpost-modernisticnovels.Thisthesisintendstoanalyzesuchapplicationsofintertextualityofpost-modernismasquotation,parodyandcollageinTripmasterMonkey.’HisFakeThethesisconsistsoffivepans.ThefirstpartmakesabriefintroductionaboutTripmasterMonkey.’HisFakeBookandthetheoryofintertextuality.ChapteronemainlyintroducesthequotationofliteraryworksandartformsinthisnovelincludingChineseandWesternliteraryclassics,Americanpopcultureandthecountercultureinthe1960s,cte..Chaptertwoworksouttheapplicationofparodyinthestructureandtheimageinthenovel.TheoutlineofUlyssesisfirstlyintroduced,whichshowsthattheborrowingofthethree-phasestructureandthesimulationfromitisquiteapparentandtactful.ChineseAmericanwriterFrankChiniSalsointroducedwhichillustratesthatWittmanAllSing’Simageistosomedegreetheparodyofhis.Chapterthreemakesastudyonthetechniqueofcollage,throughwhichthecombinationofthetheme,structureandthecontentofthenovelisperfectlyrealized.TheanalysisoftheintertextualityinTripmasterMonkey.’HisFakeBookcanprovidethereaderswithmoreroomtoparticipateintheexplicationofthenovel,anticipatingthatthroughthecombinationoftheauthor,text,contextandthereaders,theworkscanbefullyunderstood.Keywords:TripmasterMoney.‘HisFakeB00kintertexuality;quotation;parody;collage-l卜 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绪论⋯⋯⋯⋯⋯⋯⋯⋯⋯⋯⋯⋯⋯⋯⋯⋯⋯⋯⋯⋯⋯⋯⋯⋯⋯⋯⋯⋯⋯⋯⋯⋯⋯⋯⋯⋯⋯⋯⋯⋯⋯⋯⋯..1第一章引用⋯⋯⋯⋯⋯⋯⋯⋯⋯⋯⋯⋯⋯⋯⋯⋯⋯⋯⋯⋯⋯⋯⋯⋯⋯⋯⋯⋯⋯.9第一节对中西文学经典的引用⋯⋯⋯⋯⋯⋯⋯⋯⋯⋯⋯⋯⋯⋯⋯⋯⋯⋯⋯⋯.9一、中国文学经典⋯⋯⋯⋯⋯⋯⋯⋯⋯⋯⋯⋯⋯⋯⋯⋯⋯⋯⋯⋯⋯⋯⋯⋯⋯.9二、西方文学经典⋯⋯⋯⋯⋯⋯⋯⋯⋯⋯..⋯⋯⋯⋯⋯⋯⋯⋯⋯⋯⋯⋯⋯⋯.9第二节对电影等美国通俗文化的引用⋯⋯⋯⋯⋯⋯⋯⋯⋯⋯⋯⋯⋯⋯⋯⋯⋯13一、对华裔形象的扭曲⋯⋯⋯⋯⋯⋯⋯⋯⋯⋯⋯⋯⋯⋯⋯⋯⋯⋯⋯⋯⋯⋯.13二、被同化的压力⋯⋯⋯⋯⋯⋯⋯⋯⋯⋯⋯⋯⋯⋯⋯⋯⋯⋯⋯⋯⋯⋯⋯⋯.15第三节对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引用⋯⋯⋯⋯⋯⋯⋯⋯⋯⋯⋯⋯⋯⋯⋯⋯⋯.16一、垮掉派⋯⋯⋯⋯⋯⋯⋯⋯⋯⋯⋯⋯⋯⋯⋯⋯⋯⋯⋯⋯⋯⋯⋯⋯⋯⋯⋯.16二、爵士乐⋯⋯⋯⋯⋯⋯⋯⋯⋯⋯⋯⋯⋯⋯⋯⋯⋯⋯⋯⋯⋯⋯⋯⋯⋯⋯⋯.18本章小结⋯⋯⋯⋯⋯⋯⋯⋯⋯⋯⋯⋯⋯⋯⋯⋯⋯⋯⋯⋯⋯⋯⋯⋯⋯⋯⋯⋯⋯.20第二章戏仿⋯⋯⋯⋯⋯⋯⋯⋯⋯⋯⋯⋯⋯⋯⋯⋯⋯⋯⋯⋯⋯⋯⋯⋯⋯⋯⋯⋯⋯2l第一节对《尤利西斯》的框架结构的戏仿⋯⋯⋯⋯⋯⋯⋯⋯⋯⋯⋯⋯⋯⋯⋯21一、《尤利西斯》及其框架结构⋯⋯⋯⋯⋯⋯⋯⋯⋯⋯⋯⋯⋯⋯⋯⋯⋯⋯.21二、《孙行者》对《尤利西斯》框架结构的戏仿⋯⋯⋯⋯⋯⋯⋯⋯⋯⋯⋯.22第二节对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的戏仿⋯⋯⋯⋯⋯⋯⋯⋯⋯。⋯⋯⋯⋯⋯⋯⋯.24一、赵健秀其人⋯⋯⋯⋯⋯⋯⋯⋯⋯⋯⋯⋯⋯⋯⋯⋯⋯⋯⋯⋯⋯⋯⋯⋯⋯⋯24二、对赵健秀身份背景的戏仿⋯⋯⋯⋯⋯⋯..⋯⋯⋯⋯一⋯⋯⋯⋯⋯⋯⋯⋯.26三、对赵健秀语言与思想的戏仿⋯⋯⋯⋯⋯⋯⋯⋯⋯⋯⋯⋯⋯⋯⋯⋯⋯⋯一27本章小结⋯⋯⋯⋯⋯⋯⋯⋯⋯⋯⋯⋯⋯⋯⋯⋯⋯⋯⋯⋯■⋯⋯⋯⋯⋯⋯⋯⋯.28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拼贴⋯⋯⋯⋯⋯⋯⋯⋯⋯⋯⋯⋯⋯⋯⋯⋯⋯⋯⋯⋯⋯⋯⋯⋯⋯⋯⋯⋯⋯30第一节主题的无序拼贴⋯⋯⋯⋯⋯⋯⋯⋯⋯⋯⋯⋯⋯⋯⋯⋯⋯⋯⋯⋯⋯⋯⋯30一、幻觉与现实⋯⋯⋯⋯⋯⋯⋯⋯⋯⋯⋯⋯⋯⋯⋯⋯⋯⋯⋯⋯⋯⋯⋯⋯⋯.30二、时间、空间与秩序⋯⋯⋯⋯⋯⋯⋯⋯⋯⋯⋯⋯⋯⋯⋯⋯⋯⋯⋯⋯⋯⋯.31第二节结构的无序拼贴⋯⋯⋯⋯⋯⋯⋯⋯⋯⋯⋯⋯⋯⋯⋯⋯⋯⋯⋯⋯⋯⋯⋯32第三节内容的大拼盘⋯⋯⋯⋯⋯⋯⋯⋯⋯⋯⋯⋯⋯⋯⋯⋯⋯⋯⋯⋯⋯⋯⋯⋯34本章小结⋯⋯⋯⋯⋯⋯⋯⋯⋯⋯⋯⋯⋯⋯⋯⋯⋯⋯⋯⋯⋯⋯⋯⋯⋯⋯⋯⋯⋯..35结语⋯⋯⋯⋯⋯⋯⋯⋯⋯⋯⋯⋯⋯⋯⋯⋯⋯⋯⋯⋯⋯⋯⋯⋯⋯⋯⋯⋯⋯⋯⋯⋯..36参考文献⋯⋯⋯⋯⋯⋯⋯⋯⋯⋯⋯⋯⋯⋯⋯⋯⋯⋯⋯⋯⋯⋯⋯⋯⋯⋯⋯⋯⋯⋯.37致谢⋯⋯⋯⋯⋯⋯⋯⋯⋯⋯⋯⋯⋯⋯⋯⋯⋯⋯⋯⋯⋯⋯⋯⋯⋯⋯⋯⋯⋯⋯⋯⋯.40独创性声明⋯⋯⋯⋯⋯⋯⋯⋯⋯⋯⋯⋯⋯⋯⋯⋯⋯⋯⋯⋯⋯⋯⋯⋯⋯⋯⋯⋯⋯.41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41 绪论第一节汤亭亭与《孙行者》汤亭亭(MaxineHongKingston)是当代美国华裔代表作家之一,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祖籍中国广东省,她是家中6个孩子中的长女。汤亭亭自幼便对讲故事及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1976年,汤亭亭发表的《女勇士》(TheWomanWarrior),获全美图书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亚裔美国人。1980年,汤亭亭又发表了《中国佬》(ChinaMen),并获得全美图书评论奖。汤亭亭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她获得了无数有份量的奖项,还在于其作品打破了少数族裔女作家在主流西方文学界的刻板印象,使得华裔作家,尤其是华裔女作家的艺术作品能够跻身于美国经典文学的殿堂。另外,在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中,汤亭亭也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她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创作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汤亭亭在其作品中融中西文化于一体,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特色鲜明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对汤亭亭艺术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把握。历时八年写完的《孙行者:他的伪书》(TripmasterMonkey.’HisFakeBook)发表于1989年,这是汤亭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非自传性小说。这部小说将时空背景设立到60年代的旧金山,表现了她对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感情以及对在美华裔身份追寻的继续思考。小说主人公惠特曼·阿新(WittmanAhSing)虽然是第五代华裔美国人,在书中扮演着售货员、剧作家、嬉皮士等许多不同的角色,却仍然无法摆脱身份认同的焦虑,他反对种族主义,倡导和平,满怀理想,想要创作出融合中西文化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小说的故事从惠特曼·阿新九月底的一天在旧金山市内的游荡展开,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毕业一年之后,希望从事文学创作,却一直在百货商店做卖玩具的临时售货员工作。在小说的开头,他站在金门大桥上产生了自杀的念.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头,想象着各种自己自杀的情形。在放弃这一想法后,他继续在金门公园内游荡,约自己暗恋的大学同学出来喝咖啡,为她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但是他的古怪吓跑了她,他便坚定了自己进行戏剧创作的想法,整夜进行戏剧创作。第二天,惠特曼·阿新与同事露易丝去参加一个玩具新品展示会,更加觉得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回到商店与顾客大吵一架之后终于辞职。这两章的铺垫提出了惠特曼·阿新对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感到彷徨的问题。毅然辞职后的惠特曼·阿新终于踏上了他的漫游之路,经历了各种奇遇,距离自己的戏剧创作梦想越来越近。他邂逅了金发女郎唐娜并与之闪电结婚,与吸毒者体验幻游之旅,给朋友们即兴表演他写的剧本,带着唐娜去见自己的父母:前歌舞女郎长腿露比和生活在野营地的泽普林·阿新,驱车去寻找失踪的婆婆,在途中被任命为教派牧师,在餐厅吃饭时与邻桌客人为了一个可疑的笑话冲突了起来,惠特曼·阿新找到了婆婆,也找到了演出场地,他的漫游结束了。惠特曼·阿新梦想中的“西方梨园“建立起来了.惠特曼·阿新创作的戏剧也正式上演了,人们都赶来并共同参与了演出,剧场成为一个友爱和睦的社团。惠特曼·阿新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小说以惠特曼·阿新寻找华裔族群的文化认同展开,体现了汤亭亭对文化平等共存的期望。小说名字中的“trip”一词一语双关,它既指华裔美国人从中国到美国的空间移动,也暗指不同各种不同疆界的跨越及其所伴随而来的文化错位等漂泊离散的(diasporic)经验。另外,“trip”也指美国60年代的嬉皮士吸食致幻剂而产生的幻觉,是一种想象中的“旅行”经验。因此,“tripmaster”是指在嬉皮士的聚会中,唯一一位清醒的人,并且是用语言为服用了毒品、处于幻觉之旅中的人们描述出美丽景致的引导者。书名中的“猴子”也同样~语双关,它既指《西游记》里面的石猴(stonemonkey)孙悟空,也指嬉皮士运动年代里一只会“嗑药的猴子"(stonedmonkey)。石猴可以七十二变,一个筋斗翻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嗑药的猴子"想象力超越俗世的局限,出入古今,无所不及。汤亭亭把惠特曼·阿新比作“tripmaster”,移花接木,把善变的中国猴子变成了地道的美国公民,同时把孙悟空与师父西游的故事(JoumeytotheWest)与中国人移民美国西部的历史(JourneyintheWest)相互对照,暗示了这本小说解放、颠覆、想象与创新的诉求。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汤亭亭在1989年出版的《孙行者》在评论界并没有她的《女勇士》与《中国佬》讨论的那么热烈,这也许与当时评论界的评论风尚有一些关系。对于《孙行者》早期的评论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等报刊上,但发表学术评论的却不多。笔者搜索了与《孙行者》相关的著作与学术论文,大体上都是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研究,且专门论及的著作与数量不多。迄今仅有少量的论文涉及《孙行者》这部作品的互文性研究。相对于汤亭亭前两部重要作品来说,《孙行者:他的伪书》应该被认为是汤亭亭三部作品中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这是一部与前两部作品风格迥异的小说,它以60年代初的美国旧金山为背景,主人公是一个23岁的第五代华裔、嬉皮士、垮掉派诗人和剧作家、伯克利英文系毕业生、逃避兵役积极反战的和平主义者。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华裔剧作家惠特曼·阿新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包括他的性格、理想、结婚、理想的实践和实现等,揭示了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态度和华裔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汤亭亭在《孙行者》中运用了大量的后现代创作手法和叙事策略,相关的研究与评论文章也主要着眼于这些方面。国外的学者们的研究比较早,JennieWang(林涧)的TripmasterMonkey.‘KingstonPostmodernRepresentationofANew"ChinaMan,,分析Yd,说中的后现代象征手法,把主人公看作是~个全新的“中国佬”形象,惠特曼·阿新重新定义了美国华裔的形象,甚至从某些方面来看,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种族,使得华裔的外表只能成为这个种族众多特征中的一个而已。在JennieWang的TheIronCurtain矿Language.‘MaxineHongKingstonand.4mericanOrientalism一书审对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作出深刻分析,并指出美国东方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的谬误。A.NoelleWilliams在ParodyandPacifistTransformationsinMaxineHongKingston'sTripmasterMonkey.‘HisFakeEook一文中分析了《孙行者》中的戏仿与和平主义思想。JonathanImberShaw的'2LotYou.KnowaboutUsMonkeys':‘RepresentationandReferenceinl(ingston'sTripmasterAfankey.。HisFakeBook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这部小说的象征手法。Hsiao-hung,.气.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hang在GenderCrossinginM戳ineIZomgKinfston'sTNpmasterMonkey-文中论证了汤亭亭在这部小说中颠覆了一些二元对立的概念,如男与女的性别之分。Narcisi,Lara在肠力Whitman'sPresenceinMaxineHongKingston'sTripmasterMonkey.‘HisFalceBook--文中指出了惠特曼的诗歌在《孙行者》中被引用的现象。国内对汤亭亭的研究始于1995年,但是并没有出现针对《孙行者》的论著。最早对汤亭亭作品进行研究的是陈旋波1995年的《从林语堂到汤亭亭: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王光林的《认同的困惑与文本的开放:从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看后现代的互文性》①,不仅研究了小说的后现代互文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归属困惑及其心理错位。台湾学者庄坤良的《文化翻译与汤亭亭的三重猴戏》指出了汤亭亭力图书写华裔美国人史诗的雄心抱负。认为《孙行者》中对多种文化元素的揉合使整本书变成一本不折不扣的“伪书"(fakebook),“读者可以随兴/即兴在这些文化翻译的互文网络穿梭之中,获得不同旨趣的阅读经验。”@杨春的《汤亭亭小说艺术论》@将后现代互文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合并研究。张龙海的《戏仿、语言游戏、神秘叙事者、拼贴——论汤亭亭<引路人孙行者>中的后现代艺术技巧》回着重探讨了汤亭亭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再现了60年代华裔美国人的迷惘与追求。还有一些中外学者着眼于对《孙行者》的文化属性、文化翻译与文化认同定位,以及华裔美国文学界族裔与性别意识形态等议题的讨论,比如对华裔美国文学英雄传统的批评,以及反抗父权统治的女权主义运动等等。近年来,汤亭亭的作品《孙行者》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不少著作和论文也把研究焦点放在了这部作品上,但这些专著及硕士论文大体上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的:主题、人物、叙事、文化冲突等,忽视了从互文性这个角度对《孙行者》进行解读。本文从互文性角度研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将其放置在广阔①王光林.认同的困惑与文本的开放:从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看后现代的互文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25-32页.②庄坤良.文化翻译与汤亭亭的三重猴戏[J].欧美研究,2003年.第4期.第705—739页.③杨春.汤亭亭小说艺术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32页.④张龙海.戏仿、语言游戏、神秘叙事者、拼贴一论汤亭亭(71路人孙行者》中的后现代艺术技巧[J].外国文学,2005年.第3期.第100-105页. 绪论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阐释作品与多个中西方经典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深入探讨作品的深层内涵。作为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已经成为当代美国的主要作家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对《孙行者》的不同解读丰富了这部小说的内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这部作品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关注。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国内对《孙行者》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与英美国家学者的研究还有一定差距,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第三节互文性理论一、互文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互文性”一词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Therelationshipbetweenliterarytexts,thefaceoraninstanceofrelatingoralludingtoothertexts.也叫“文本间性”或“文本互涉”,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想中产生出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一词是由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符号学家朱莉亚·克里斯特娃(JuliaKristeva,1941~)提出,在1966.1968年,克里斯特娃先后在《词、对话、小说)(Lemot,led/alogue,levoli'iaF!)、《封闭的文本》(textedos)和《文本的结构化问题》这三篇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一个由她根据几个常用的法语词缀和词根拼合而成的新词——intertextualit6。①并且将这一术语定义为:任何文本都是由形形色色的引用镶嵌而成的,所有的文本,并非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变形@。互文性指的是某一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模仿、映射、暗含或引用等关系,按照克里斯特娃的说法,对于任何一个文本而言,文本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过去被写成的文本和现在正在创作的文本是互相关联的。没有任何一个文本能独自存在,每一个文本都是在与其他文本的相互关联时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互文性理论也超越了批评理论,打破了文本封闭的边界,重新反思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克里斯特娃提出互文性理论后,引起了其他批评家的注意;①秦海赓.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第19页.②匹i/Jl直子.克里斯托娃——-多元逻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1页.-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结构主义批评家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1915~80)扩展了互文性的概念,他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互文性,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他文本形式。例如,先前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任何文本都是过去引文的一个新的编织体”。①巴特没有给出“互文性“的明确定义,他的思考主要是文学意义的层面上。根据巴特的定义来看待文本,则没有一个文本没有互文性的存在,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文本、甚至当中的句子片段,都存在着其他的文本形式。巴特也从“互文性”的概念来讨论阅读,进一步区别作者/作家、作品/文本的不同之处,因为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多重空间及多重声音,所以巴特在《作者之死)(TheDeathofAuthor)中彻底推翻了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或诠释方法,他指出“任何作者的声音,一经书写成文字后,则销声匿迹⋯⋯此外,一般文本由于受基本结构的限制,无论是思想,或是遣词用句,都是取决于预先给定的结构,因此每一篇文章不过是由无数引用句堆砌而成的罢了,作者也不过就是剪贴匠或拼图工,更不可能发表一个有创意,或是一个特定绝对的讯息。相反,文章因为不是封闭完整的单一体,他的开放与多元性,为读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解释可能,文本的意思或意义,全由读者个人意愿所赋予。”@巴特的文本阅读观点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观点不谋而合。哲学解释学认为解释是文本存在的方式。作为文本存在的方式,解释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是存在着差异的理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则将解构主义与互文性揉合在一起,认为作品具有开放的特性,就像是一张网,但这张网不是线索明朗的,而是一张网套着一张网,是一个触类旁通的网。阅读一个文本,就是想张开这张大网,而阅读的方式,就是不注重固定的模式与结构,力图寻找一些“边缘”,来作为媒介或突破口,进而发现文本阅读的多重可能性@。这种解构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全新的阅读策略,采取的方式是参与作品的意义编织,而非一味地探索作者原意。巴特的观点,打破了以作者为中心的阅读方式,同时强调了读者在意义完整一⋯。⋯⋯~●‘‘①王一三.语言乌托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9页.②孙小玉.解铃?系铃—一罗兰巴特【J】.当代文学理论家,1991年.第6期.第90页.◎杨大春.德里达[M].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第90页.-6- 过程中的重要性。德里达则从解构入手,将互文变成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他们对互文概念的扩张与延伸,大大提升了互文性的张力和丰富性。互文性理论在20世纪的文学批评界大放异彩,根据秦海英《互文性理论的缘起及流变》一文的研究,认为互文性的概念本身具有的宽泛、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使它很容易被后来的各种泛文本思潮接过来继续发挥,尤其是被耶鲁学派的几位解构主义批评家所借用,成为解构批评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虽然互文性概念源自法国,但是却成为美国批评界的热门话题。①二、常用的互文手法从热奈特的《隐迹稿本》开始,人们普遍区分了两种类型的互文手法,分别是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的互文手法。共存关系是指一文本出现在另一文本中。派生关系是指一文本被重复或转换而出现在另一文本中。常用的互文手法有“引用、抄袭、戏拟(parody)和仿作(pastiche)、合并(integration)/粘贴(collage)”。@引用和抄袭都是把一段已有文字部分或者全部吸收到当前文本之中,属于两篇或几篇文本共存。引用和抄袭展示了作者的阅读经验,体现了作者与所引用和抄袭作品之间的关系,同样也体现了插入引用后所产生的双重表述。这种手法使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结合起来,显示了文本的写作背景,也说明了作者为了创作新文本所做的准备工作和知识储备。戏仿是后现代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的是和原文之间的一种转换或者扭曲的直接关系。可被戏仿的对象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一部作品、一个作家或创作手法。后现代的戏仿对象的范围更广,他们不仅仅戏仿文本,还戏仿历史、文化现象、社会现实,甚至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等等。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就有对垮掉派、对现实生活中她所熟知的人物的戏仿.“拼贴”一词源自绘画,后被作家所借用,指将各种典故、引文、外国表达法等混合使用,将不同作家作品中的词语、句子、段落掺杂在一起。如果是有意的,这便是一种戏仿。戏仿使得若干毫不相关的碎片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①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第23页.②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6页-7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经常能够取得非比寻常的效果,给读者带来震撼。“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零散、片断的材料就是一切,它们永远不会给出某种意义组合或最终‘解决’,它们只能在永久的现在的阅读经验中给人一种移动组合的感觉。”①戏仿和拼贴是相互关联的互文手法,很难截然分开。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孙行者》作为~部典型的后现代小说,互文性是其重要的创作手法。汤亭亭所借用的故事框架和大量的戏仿对象与其作品构成了互文关系,中西文化在小说中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互文网络,它们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相互生发,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含义。汤亭亭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材料形成的互文网络中随意改编、即兴发挥、戏仿拼贴。她的创作是失去了“纯真”和“原创性”的后现代小说的典型代表,也是对美国华裔的多元文化传统及多重身份的传神写照。本文将对《孙行者》的互文手法进行研究,以考察汤亭亭是如何运用互文手法来实现她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经验的重访和追问的。①陈世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页.·8· 第一章引用第二节对中西文学经典的引用一、中国文学经典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对《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等中国文学经典进行了大量引用。这些被引用的经典出现在小说主人公惠特曼·阿新所创作的剧本之中,贯穿了全书的大部分情节。这些引用暗示了《孙行者》与这些经典作品之间的模拟关系,通过引用重新阐释了原作品,引伸出了一种全新的含义。让这些作品重新语境化,让读者进行参与。汤亭亭对这些中国文学经典的引用并不是简单的堆砌与抄袭,而是让《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中的故事与人物穿插在惠特曼·阿新的剧本之中,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引用,我们能够感受到原作品中的事件和场景在汤亭亭的笔下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经典文本被重新构造,推进了文本的历史性。除了引用故事情节和人物,《孙行者》还借惠特曼·阿新之口来评价文学作品,揭示被评论作品对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惠特曼·阿新进行剧本构思的时候,他将一整天的创作都付之一炬。边烧边思索猴王去西天取经的意义。“印度人把佛经给了他们,他们让白马驮着。回家路上,多疑的猴子打开经卷,发现经卷上一字未着。~‘于是它们原路返回,拿到了佛经,包括《心经》。”阿新最终评论道,’“实际上没有写字的经卷才是真经”。①二、西方文学经典尽管《孙行者》这部小说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大量引用,很多学者关注到了这些引用,但是却忽略了其中大量存在的对西方文学经典的引用。事实上,汤亭亭的作品虽然引用了不少中国材料,但是.“小说的基调则是美国式的”@。首先,《孙行者》中出现了大量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原文引用,这些直接引用生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43页.②屈夫.‘孙行者》序[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7页...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动形象地描述主人公惠特曼·阿新的内心活动和他的处境,进而更深刻地表达小说主题。比如作者在描写惠特曼·阿新放弃那份售货员工作时,并没有直接让他说出他有多么憎恨那份工作,而是引用了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的一个短篇《录事巴托比》(BartlebyTheScrivener)中的一句话“啊,巴托比!啊,人!”∞(Ah,BartlebytAh,humanity)。这部185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描述了现代社会里小人物巴托比(Bartleby)的苦涩。在小说结尾处,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啊,巴托比!啊,人!"(Ah,Bartleby!Ah,humanity!)汤亭亭把这句话引用过来,让读者把阿新和巴托比的苦涩联系了起来。巴托比是一个抄写员,他的工作是专门处理死信,惠特曼·阿新也同样是这个社会里没有名字、没有个性的小人物,做着一份毫无创造性可言,而且经常被顾客欺负的工作。“啊,巴托比!啊,人!"(Ah,Bartleby!Ah,humanity!)让人很直观地联想起了梅尔维尔作品中的那个小人物的苦涩与无奈。其次,《孙行者》还在行文中插入很多西方著名文学家的名字,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惠特曼·阿新在公共汽车上做朗读员时对美国众多文学作品的引用与解读,汤亭亭通过惠特曼啊新对不同文学艺术的朗读,引领华裔美国人重建(remapping)前辈在美国西部开拓过程中走过的地理与历史,以此来唤醒华裔美国群体共同的记忆。惠特曼·阿新模拟最初到美国的华人在大西部移动的轨迹,搭乘火车重新游历,依据不同的地理与历史,朗读不同的文学作品,来回应不同的移民经验:火车由加州中部的弗雷斯诺出发时读萨罗扬;经过萨利纳斯山谷读斯坦贝克;经过蒙特里读罐头厂街;经过大苏尔海滨要读杰克·凯鲁亚克;在马瑟洛读马克·吐温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经过红杉林读约翰·缪尔;’到好莱坞及桑埃莫则读约翰·范特的作品。横越加州中部山谷时读菲裔美国人卜娄杉的美国在心中。到奥克兰时可以读杰克·伦敦,到旧金山时读安伯罗丝·比尔斯,但是拒绝读弗兰克·诺里斯和布勒特·哈特等歧视华人移民的作家的作品。汤亭亭熟谙西方文学,《孙行者》中提到的西方文学家还有海明威,沃尔特·惠特曼,笛福,菲茨杰拉德,斯宾塞,罗伯特·弗罗斯特,乔治·桑,凯鲁亚克,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69页.-lO- 第一章引用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杰弗里·乔叟,弥尔顿,狄更斯,庞德,艾略特,格特鲁德·斯泰因,查尔斯·奥尔森,金斯伯格,托马斯·曼,丁尼生,加里·斯奈德,托马斯·哈代等;提到的西方文学作品有《人鼠之间》,《李尔王》,《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夜》,《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嚎ptt>>,《堂吉诃德》,《远离尘嚣》,《所罗门王的宝藏》,《仲夏夜之梦》。亚裔美国作家及作品包括:黎锦扬的《花鼓歌》(FlowerDrumSong),《苏丝黄的世界》(TheWorldofSuzieWong),黄玉雪,卜娄杉,林语堂与水仙花姐妹等等;这些西方文学中的人名与书名以互文的方式进入到小说的叙述当中,这大大扩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丰富了作品的可读性。在作品中直接插入一些文学家的名字,主要目的是让读者能够了解阿新的阅读背景,洞察阿新个性和行为方式背后的心理原因。例如,在小说一开始,作者描述阿新在旧金山的桥上考虑是否自杀时,提到了诗人里尔克的名字,给读者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敏感的文学青年形象。另外,《孙行者》还借用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作为小说各章节的题目,这样就能够揭示并强调作者的和平主义思想;同时也将这种理想与现实世界的差距进行对照,表达作者的不平与愤怒。在《孙行者》中,惠特曼的诗歌被引用了很多,甚至引用惠特曼的诗歌作为小说每一章的标题。整部小说共分九章,第一章“行者与问者”(TriperandAskers)出自惠特曼《草叶集》(自我之歌)("SongofMyself"flomLeavesofGrass)中的第四小节的诗句:Trippersandaskerssurroundme;PeopleImeet--theeffectuponmeofmyearlylife,orthewardandcityIlivein,orthenation,Thelatestdates,discoveries,inventions,societies,authorsoldandnew,Mydinner,dress,associates,looks,compliments,dues,TherealorfanciedindifferenceofsomemanorwomanIlove,Thesicknessofoneofmyf0U瓯orofmyself,orill-doing,orlossorlackofmoney,ordepressionsorexaltations;Battles,thehorrorsoffratricidalw虬thefeverofdoubtfulnews,thefitfulevents;.1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secometomedaysandnights,andgofrommeagain,ButtheyalenottheMemyself.。行者(triper)指的就是那些服用毒品而产生幻觉的人,闷者则是与惠特曼·阿新进行对话的那些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问者,对整部小说的氛围和背景铺垫作用是很明显的。汤亭亭使用这一标题作为第一章,主要的用意是表达惠特曼·阿新注重的并不是生命的外在意义的显现,而是对自我的追问,也就是诗人惠特曼使用的术语“Me,Myself”。第二章“语言学家与论争者”(LinguisticsandContenders)也同样出自惠特曼《草叶集》<自我之歌)(‘'Songofmyself"fromZeavesafGrass)中的第四小节的诗句:BackwardIseeinmyowndayswhereIsweatedthroughfogwithlinguistsandcontenders,Ihavenomockingsorarguments,1witnessandwait.在《孙行者》中,语言学家与论争者指的是那些坚持把孩子寄存在惠特曼·阿新那里的母亲们,这些都让惠特曼·阿新不堪其扰。第五章“长腿鲁比和泽普林的大路歌"(RubyLongLegs’andZeppelin’SSongoftheOpenRoad)直接引用惠特曼的”SongoftheOpenRoad”,开放的大路是对个体自由的不断追问,是一种社区的感觉。第六章“职业之歌”(ASongforOccupations)的题目与1855年最初的《草叶集》中的十二首诗歌中的一首同名。惠特曼·阿新的职业之歌却是一种讽刺,它记录了惠特曼·阿新的失业救助站的经历。《孙行者》中,汤亭亭写出了惠特曼·阿新的自我之歌(memyself)。从主人公惠特曼·阿新的名字WitmanAhSing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所在。Witman与诗人Whitman的名字在拼写上虽然有一点差异,但是读音依然相同。WitmanAhSing也有惠特曼在歌唱的意思。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汤亭亭深受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并且坚持了惠特曼多元、民主、自由与解放的信念。第二节对电影等美国通俗文化的引用电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通俗易懂,是一种解读成本相对较低的大众传播媒①WalterWhitman.LeavesofGrass[M].London:PenguinClassics.2005.p.152.·12· 第一章引用介,而且电影还是一种负载特定政治文化规范的载体,是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投射在银幕上的文化规范和社会形象如果广泛流传或经常被灌输或强化,则会影响受众的价值判断,使受众接受和遵从这种带有倾向性的文化规范和社会形象,从而促使其他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化规范被接纳融合或被排斥消失。一、对华裔形象的扭曲在《孙行者》中,电影片段反复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甚至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对电影进行模仿。这说明电影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美国华裔生活之中,电影对华裔群体的身份构建与自我认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这些电影中,惠特曼·阿新敏感地看出意识形态与偏见对电影文化的影响,电影成了固化华裔族群形象,间接宣扬种族和文化优劣论的工具。这部小说中提到的电影有《幻想曲》,《蒂凡尼的早餐》,《绿野仙踪》,《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第七封印》,《朱尔与吉姆》,《浴血金沙》,《天堂的孩子》,《小飞象》,《日瓦戈医生》,《最长的一天》,《埃及艳后》,《西区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007》,《洛丽塔》,《龙年》等等。通过引用这些电影,汤亭亭意在提醒人们作为主流文化的一种,电影可以成为以极小甚至零成本进行文化宣传的方式。电影通过对政治历史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回溯与描绘、解释与建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生活与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电影可以通过这种作用树立一定的文化权威,同化、排斥甚至打压异族文化。惠特曼·阿新是第五代美国华裔剧作家。整本书以惠特曼·阿新寻找文化认同与平等、构建自己身份的经历展开。身份认同是许多少数族裔作家所关心的问题之一,汤亭亭在这部小说中同样通过惠特曼·阿新的言行表达了她对这一问题的关切,反映了少数族裔作家的归属困惑及错位感。《孙行者》引用了大量的电影和银幕形象,用来完成人物内心与性格的刻画,揭示电影中的类型化形象对身份构建的影响。在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基本被定型为落后、不文明,需要西方人来开化的劣等民族。华裔人物的形象也是被类型化了的,中国男性基本是以蛮横无理、粗暴野蛮的,或者是以为白人主人献身的奴仆的形象被投射到银幕之上的.傅满洲和陈查理两个电影形象折射出美国电影中中国人形象的两个极端,一个奸.1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诈取巧,无恶不作,成为20世纪西方想象中近代西方的“黄祸”的化身。而另一个则呈现女性化的外表,陈查理缺乏男子汉气概,是“非性化”、被“阉割”的华人男子,也是从属性,边缘性的东方智慧、模范族裔、文化驯化的典型。总体来说,中国人的形象是非常矮小、瘦弱、眯细眼、又宽又平的脸,低头哈腰,不是满脸献媚笑容,就是凶神恶煞、毫无感情。中国男性在大银幕上“被射、被刺、被踢、被痛打、被剥皮、被机枪扫射、被炸成碎片。就是没被亲吻过"。“在电影中,如果黄种人对一个白人姑娘怀有欲念,他就必须自杀——这就是他们为我们编造的传统⋯⋯中国人因为爱上了白人妇女而被杀害⋯⋯我们在电影里只是死。”①白种男人认为中国女性柔弱、美丽、勤劳,因此中国女性的形象在电影中普遍较好,她们是被白人解救的对象。《苏丝黄的世界》这部电影让很多美国男性对东方女性产生了遐想。由于电影这种传播媒介的特殊性,使华裔的类型化形象更加具体、深刻、深入人心,影响了大众对华裔族群的判断与认识。在美国电影中,华裔演员只有演配角的机会,甚至连正面特写都没有。受当时的社会和政策的歧视,华裔女演员黄柳霜很难有出演正剧的机会,没有办法去饰演有血有肉的“正常”中国女性形象。只能屡屡被“好莱坞东方猎奇化”,落入个“中国人扮中国人“的尴尬境地。他们在美国电影工业中出力不小,但没有建立形象的机会。所以小说主人公惠特曼·阿新抱怨说:我们在电影里只是死。我看到了你,查利,你的脸刚露出来,我们还没来得及仰慕你,他们就把你开枪打死了。我们的演员的职业就是被杀和演死尸。你们是詹姆斯·邦德的活靶,要被他打成碎片?在小说中,惠特曼·阿新很清除地知道,电影中的华裔形象多数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侮辱性的。华裔完全被限制在了类型化的影像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电影这种集合了声音和图像的直观媒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说的第三章,惠特曼·阿新不想看教育电影,期待看一个“场面恢弘,激动人心的美国影片。《西区故事》。最红最大大写字母告诉他去看《西区故事》”.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149页②同上,第358-359页.-14· 第一章引用①“于是,他买了票,进了福克斯影院”。电影开始时,“他依然觉得很愉快”。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他却再也无法被故事所吸引,他发现那是一个白人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编造的一个电影世界。“惠特曼·阿新走出剧院,回到这个自然而然的世界,这个世界永远是中速地运行着,决不急于跳跃到有趣的部分,也不删除任何部分。⋯⋯他竟呆在那儿,让那混蛋电影破坏他的生活。”∞二、被同化的压力华裔形象在电影中被类型化的同时,主流电影也在树立一种主流文化认可的、集体规约的审美与行为标准,促使大众模仿与融入主流。在电影中,与美国白人的外貌与行为的差异暗示了某种等级差距,这种差距诱使华裔群体否定和改变自己的外貌与行为特征,重新学习言谈举止,以期符合集体规约的“标准”并融入主流。从这一点来说,所有少数族裔都面临着被同化的压力。在《孙行者》中,惠特曼·阿新在被解雇之后被要求与十几个待业的在一个下拉式银幕前看关于工作申请的卡通短片,短片中树立了主流标准的着装与发型、言谈的方式和社会规则,甚至规定“美国人应自行其是。关系疏远,没有族人,崇尚个人。成功的美国人必须远离族人,远离伴侣,远离帮伙,远离你的同村兄妹以及靠你过活的难民家族”。@敏感的惠特曼·阿新认为这是一部侮辱性的电影,“他应该把影片从链轮上扯下来,搭挂到屋子周围,撕碎他和其他人的材料,来个天女散花”。回当惠特曼·阿新暗恋的南希拒绝承认自己的华裔身份,说出“我不演典型的中国佬”时,惠特曼·阿新也不留情面地批评道:“丑就是丑,不管是谁的多么漂亮的嘴说出来的。重复这类粗俗下流的话,玷污了她的嘴、她的嗓音、她的脸面以及她的心灵”@。尽管南希是惠特曼·阿新最钟爱的女生,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她被白人主流文化同化的观念。处在社会边缘的华裔群体被视为“不能被同化的他者’’(unassimilatedothers),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73页.②同上。第76页.③同上,第273页.④同上,第274页.⑤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24页.·1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华裔与白种人在体形与外貌上的巨大差异,主流文化的种族偏见将这种差异看作是种族认同的标记。华裔只能因自己先天的身材与面貌而感到自卑。另外,中国人的姓名及在电影中说英文的腔调恐怕也是被视为异类的原因之一。这个就业辅导卡通短片就是一种白人主宰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规约,是主流文化规范标准的建立,它通过反复说教的方式强迫观众接受其宣扬的主流价值文化。同时让观看者意识到自己的异类身份,只有通过模仿才能进入主流社会。如果接受这些规约与标准,势必消除自己的异类身份,接受同化。惠特曼·阿新代表了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电影工业对华裔族群形象的歪曲与侮辱的反抗,并积极重建美国华裔文化认同。揭穿了主流社会欲借电影这一工具来同化华裔的目的。在小说中,对电影片段进行了大量引用,使它们出现在故事和人物的言谈之中,这表明电影已经渗透到了美国华裔的生活之中,对华裔群体的身份建构影响巨大。第三节对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引用一、垮掉派《孙行者》也大段引用了垮掉派领军人物凯鲁亚克的诗歌,这些引用对惠特曼·阿新的内心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惠特曼·阿新是60年代的嬉皮士,但他却自称“华人垮掉派”(“ChineseBeatnik'’),①他以垮掉派作家为榜样,用艺术来反叛美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汤亭亭对惠特曼·阿新嬉皮士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戏仿垮掉派和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来完成的。垮掉派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①同上,第74页. 第一章引用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著名的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小说中的描述表现了惠特曼·阿新与垮掉派的联系,在北滩街与南希喝咖啡时,惠特曼·阿新的打扮就是一个标准的垮掉派形象。但是为了说明惠特曼·阿新并不是颓废的、自我放纵的,更为了突出惠特曼·阿新与一般意义上的嬉皮士的区别,强调惠特曼·阿新是一个反传统、反文化,反种族歧视,并在游戏与狂欢中完成作品与演出的华裔作家,汤亭亭一方面展示了惠特曼·阿新在大学毕业前后对垮掉派的不同态度,说明垮掉派对惠特曼·阿新的影响和他对垮掉派的反思与怀疑;另一方面又将惠特曼·阿新与垮掉派进行对比,表明惠特曼·阿新既是一个垮掉派,同时又与普通的垮掉派有显著不同。这两个方面成为了戏仿垮掉派的主体。惠特曼·阿新在大学时代是十分认同垮掉派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他在旁听对金斯伯格《嚎叫》一案的审讯时被垮掉派文人彻底征服,他觉得找到了“同伙”与“知音”①。他同时也在效仿垮掉派的生活方式,服用致幻剂,迷恋爵士乐,尝试非传统的性爱方式。惠特曼·阿新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所以他在商店丢掉工作后非但不觉得沮丧,甚至感到“难言”的自由@,在旧金山的街道上闲逛的感觉就像“凯鲁亚克笔下的人物,沿街旅行,,@。但是大学毕业后的时间里,惠特曼·阿新对垮掉派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他开始反思并怀疑垮掉派的生活方式,开始重新审视它们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观.“我以前喜欢吸毒,它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让我体会到宗教中的癫狂与集体感,不过这种癫狂的神游也让我发疯,我不想再被废掉”@。他甚至注意到凯鲁亚克称①汤亭亭.孙行者C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22页.②同上,第22页.③汤亭亭.孙行者C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22页.④同上。第50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呼与他一起乘过车的画家兼演员维克多·王为“亲爱的小华人”①,注意到他的诗歌把华人描述成“矮小闪光的中国人”。美国白人的高大形象就通过对中国人形象的歪曲而凸现出来。呸。那“双目闪烁的小华人”一定非他莫属。“双目闪烁”?!“小”?!呸。又他妈的被人捉弄了。假若凯鲁亚克王、垮掉派的国王今晚在此行走,他就会看见惠特曼·阿新,并且想到“双目闪烁的小华人”。驳倒那个“小”。否定这个“闪烁”。人不会闪烁⋯⋯听着,你这个双目闪烁的小法裔加拿大人。你知道什么,凯鲁亚克?你知道什么?你屁也不知道。在这儿,我是美国人。我是行走在这里的美国人。凯鲁亚克和他的美国之路滚一边去。还有你,凯鲁亚克。哎呀,还有你。@惠特曼·阿新渐渐认识到凯鲁亚克对华裔的歧视,于是开始抛弃这个垮掉派领袖,他要让“凯鲁亚克和他的美国之路滚到一边去”@。凯鲁亚克的诗歌中给惠特曼·阿新带来很大的震动,惠特曼·阿新对凯鲁亚克诗歌的激烈反应也生动地体现了惠特曼·阿新作为敏感的文学青年的形象:从对“小"和“目光闪烁"这一类词汇的愤怒就能够说明惠特曼·阿新对自己华裔身份是非常敏感的。二、爵士乐爵士乐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其源头来自非洲,之前是一些如蓝调和福音音乐形式的美国黑人音乐,是美国黑人在非洲音乐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现实遭遇而创作出来的。早期蓝调主要表现黑人的悲惨境遇和底层生活状态(蓝调的英文原字Blue除了指‘蓝色’之外亦有“陇郁’之意),大多比较凄苦.福音音乐是美国黑人努力在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之后,常在田里祈祷,希望减少劳动的痛苦,不久便演变成即兴的音乐表演。爵士乐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有黑人音乐的根源外,还吸收了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诸多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今天多门多类的爵士乐,所传递的内容也更为多样,不只是早期的“黑人风格”。非裔美国人通过爵士乐成就了他们的传统,爵士乐唱出了非裔美国人的心声。①同上,第22页.②同上,第73页.③同上,第73页. 第一章引用增强了非裔美国人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汤亭亭对此非常羡慕,在《孙行者》中,惠特曼·阿新感叹到:“我们的爵士乐在哪里?我们的蓝调呢?”∞汤亭亭也同样想通过艺术来凝聚华裔群体,这种意图可以通过《孙行者》的副标题看出端倪。“伪书”(fakebook)是指爵士乐手所实用的乐谱,是一本由简谱集合而成的书。爵士乐是一种混合多变,含有多种传统的综合体。英语中“fake”当作动词使用时,含有模仿的意思。爵士乐演奏者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地、心情等来诠释音乐,他们每次演出都是最新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后的一次,因为“伪书”就是一本充满试验性质、多元的、游移不定的、尚未完成的文本。惠特曼·阿新称他的剧本是“aplay-in-progress”,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孙行者》同样也是汤亭亭创作的一本“伪书”,因为其中充满了各种对前文本的引用与颠覆,集合了中西文学的不同传统,以互文的手法将中国古典小说、不同源头的欧美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揉合到一起。《孙行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文本,期待读者的想象力的参与,来完成意义的构成,这与爵士乐谱有很大的相似性。汤亭亭在一次访问中提到过:“是的,这是一本伪书,我丢一些东西出来,由你在心里、想象以及生活中即兴参与共同来完成它。而我也会在续集里完成它”。@小说中,惠特曼·阿新想要筹划一场大戏来重新找回华裔美国人的梨园传统,演出华裔族群的故事。但是正如爵士乐的乐谱一样,惠特曼·阿新的这场大戏根本没有固定的对话、场景、人物,有的只是基本的叙述框架,剩下的则是需要即兴发挥的空间。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孙行者》这部作品对其他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的引用,主要包括对中西文学经典的引用、对美国通俗文化的引用、对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引用等等。这些引用体现了作者与其所引用的文本和艺术形式的关系,同样也体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27页.②Skenazy,P.&Martin,T.Eds,ConversationwithMaxineHongKingston[M】.Clinton:UniversityPressofMississippi,1998.p.41.1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了插入引用后所产生的双重表述。这种手法使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结合起来,显示了文本的写作背景,也说明了作者为了创作新文本所做的准备工作和知识储备。 第二章戏仿戏仿(parody),又称谐仿或戏拟,是文学创作中对其他作品的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戏仿也是一种二次创作,它仍然是一种模拟,但是其语言却因嬉戏而更加诙谐。戏仿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戏仿必须以被模仿的客体逼真度为基础,与模拟的客体虚中有实,但仍解构了被模仿的客体的原型。从文学史来看,文学评论家大都轻视戏仿这种创作手法,认为它只是一种嬉戏的游戏方式,难登大雅之堂。在各类后现代作品中,对各种经典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等的重新刻画是非常普遍的,这些戏仿的手法利用谐音、文字游戏、情节颠覆的方式来完成,兼有模仿加反讽的意味。也就是说,戏仿非但与原典有互文性,更进一步为其重塑再造。第一节对《尤利西斯》的框架结构的戏仿一、《尤利西斯》及其框架结构《尤利西斯》(Ulysses)是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Bloom),一个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NoraBarnacle)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的妻子摩莉·布卢姆(MollyBloom)则对应了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Penelope),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Dedalus),也是乔伊斯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Telemacbus)。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蓖《尤利西斯》全书共分为三部分18章,表面上每章内容晦涩凌乱,实则内部结构与荷马的《奥德赛》有密切联系。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并对应一个《奥德赛》的故事主题,角色和情节也和《奥德赛》有不同层次的对应。第一部分(1-3章)描写斯蒂芬从清晨到中午11点的活动,暗含着寻找精神父亲的线索。第二部分(4-15章)写布鲁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游荡,对应着尤利西斯的海上飘泊:第三部分(16-18章)写布鲁姆把醉酒的斯蒂芬带回自己家,对应着尤利西斯的回家。二、《孙行者》对《尤利西斯》框架结构的戏仿《孙行者》全书共分九章,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孙行者》一书对《尤利西斯》的三段式结构的借用和模仿是很明显、很巧妙的。作品以描写主人公惠特曼·阿新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找不到出路的第一、二章对应“帖雷马科”,以描写惠特曼·阿新在旧金山及附近地区漫游经历的中间四章对应“尤利西斯的漂泊’,,以最后三章对惠特曼·阿新的梦想——西方梨园的描写对应“回家”,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华裔美国青年惠特曼·阿新追寻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前两章“行者与问者”和“语言学家与论争者”组成了小说的第一部分,在框架结构上对应着《尤利西斯》的第一部分“帖雷马科”。小说第一部分以惠特曼·阿新想象自己自杀的情景开始,记述他一天内在旧金山游荡的经历。在这一部分,惠特曼·阿新约南希出来喝咖啡,通过南希当演员被拒的经历坚定了他进行戏剧创作的想法。回到家中,惠特曼·阿新又为南希朗诵他创作的诗歌,南希认为他的诗歌好似黑人创作的诗歌,惠特曼·阿新被激怒了,他的言行吓跑了南希。于是惠特曼·阿新通宵写作,第二天上班,与顾客发生争执后被解雇。惠特曼·阿新在第一部分的经历对全书起到了一个引子的作用,交代了惠特曼·阿新的身份背景。作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第五代华裔,惠特曼·阿新虽然熟谙美国文化,但-22. 第二章戏仿是和周围环境却格格不入,对自己的身份归属产生了困惑与迷茫。在现实生活中屡屡被拒绝的惠特曼·阿新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惠特曼·阿新上路了。小说的第三、四、五、六章构成了小说的第二个部分,对应着《尤利西斯》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写布鲁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游荡。惠特曼·阿新也同样开始了他的四处漫游,并经历了很多奇遇。在漂泊的过程中,惠特曼·阿新经历了狂欢的聚会、亲人与朋友、传统华人社会、艺术与宗教、爱情与婚姻等等。惠特曼·阿新在他漂泊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的身份归属有了明确的认识,努力使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双重文化统一起来,并且慢慢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他的戏剧也在一次次即兴演出中逐渐成熟。在第二部分的结尾,惠特曼·阿新与刚结识的白人女孩唐娜结了婚,找到了失踪的婆婆,最重要的是,惠特曼·阿新找到了演出的地点:中华会馆。于是,惠特曼·5,-7新的漂泊结束了。小说的最后三章组成了整部小说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对应着《尤利西斯》的“回家”。在这一部分,惠特曼·阿新实现了他的西方梨园梦想。惠特曼·阿新的“西方梨园”建立起来了。惠特曼·阿新创作的戏剧正式上演了。人们聚集起来共同参与演出。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来观看演出了。剧场成了一个友爱和睦的社团。第三部分讲述了惠特曼·阿新的“西方梨园”梦想的实现。惠特曼·阿新利用了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构造了一个大杂烩、大拼盘、中西文化混杂的华裔戏剧。这出戏剧向所有人展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双重文化传统,为所有的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华裔美国人,正视自己的双重文化传统并使其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唯一的出路。惠特曼·阿新在重建剧场的过程中,不仅逐步使自己身上的多重自我统一起来,而且最终摆脱了与他人和社会的疏离感,从一个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心胸更开阔、为所有被主流社会排除在外的人建立社团的召集人。在一个崇尚独立和个人主义的文化当中建立一个众人和谐共处的剧场/社团可以说是作者汤亭亭对在美华裔追问自己的文化和身份归属的象征性解决。小说最终在惠特曼·阿新即兴发挥的意识流式的长篇独白中结束了。小说的最后一章“独角戏”也与《尤利西斯》的最后一章“佩涅洛佩”(莫莉的意识流).2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相互照应。“只是莫莉的自由流动的意识大多围绕自己的情感经历,从中浮现的是一个轻浮的、追求享乐但不失善良的小市民妇女的形象。而惠特曼·阿新的即兴演讲则充满了青年人的激情、带着60年代特有的蔑视权威、挑战主流和中心、打破等级、嬉笑怒骂、无所顾忌的反叛性格。和布鲁姆比起来,这位‘当代美国英雄’和真正的‘尤利西斯’更加接近。我们从他的独角戏表演中看到了勇气、激情和梦想的力量”。④汤亭亭自己也承认过,《尤利西斯》充当了《孙行者》的“地图”。通过《孙行者》对《尤利西斯》的结构的整体性戏仿,通过将惠特曼·阿新的漫游和布鲁姆的游荡以及尤利西斯的漂泊连接起来,汤亭亭使惠特曼·阿新,这位“当代美国英雄”和现代西方社会的“反英雄”一庸庸碌碌的小人物布鲁姆以及史诗英雄尤利西斯产生了意味深长的联系。第二节对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的戏仿一、赵健秀其人赵健秀(FrankChin,1940.1是出生于美国的第五代华裔,在奥克兰和旧金山的唐人街长大,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小说家和剧作家,他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心人物之一。在20世纪60和70年代,美国华裔作家称赵健秀为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教父”、“亚裔美国文学匪徒”、“民族主义文化斗士”。赵健秀《鸡笼里的华人》(ChickencoopChinaman)于1972年在美国普雷斯剧院(AmericanPlaceTheatre)上演,是在纽约合法剧院上演的第一部美国亚裔所写的剧本。他的第二部剧本《龙年》(TheYearofDragon)不但于1974年在美国普雷斯剧院上演,还于1975年被PBS(公共广播电台)拍成电视连续剧。赵健秀的剧作和他的故事集《铁路上的华人劳工》(TheChinamanPacific&FriscoR.Co,1988)获前哥伦比亚基金颁发的“美国图书奖”。他与陈耀光、徐忠雄等人合编的两部文学选读:《哎呀!——美国亚裔作家选读》(AtTieeeee./AnAnthologyofAMan-American①杨春.汤亭亭小说艺术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第47页.一24- 第二章戏仿Writers)(1974)和《大喊一声哎呀!——美国华裔和日裔文学选读))(7'heBigdiiieeeee!AnAnt抽to秒对ChineseAmencnnandJapaneseAmericanL#eriture)01991、)奄丧垦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另外还有《唐老亚》(DonaldDuk,1991)和《甘加丁之路》(CrungaDinHl'g砌zO,,1994)等长篇小说。他还先后获得过洛克菲勒基金、旧金山基金和兰南基金奖励。赵健秀以其强烈的批评个性著称文坛。虽然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第五代华裔,赵健秀仍然弘扬正统的中国文化,反对对华裔的偏见与歧视,坚持华裔美国人的族群认同感,改变华裔在白种人中的“黄祸”或消极、顺从的阴性形象。他一方面猛烈抨击白人社会强加给华裔的类型化形象,另一方面又对他认为已经被白人社会同化了的美国华裔作家进行了痛斥。赵健秀在重述和重新认识华裔的经历中,都表现出华裔的民族骄傲。赵健秀与其他华裔美国作家之间的争论也是其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美国文坛上著名的“赵汤之争”。赵健秀极度反对汤亭亭等华裔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篡改,并认为他们“发展了有关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1976年汤亭亭出版《女勇士》,书中把花木兰和岳飞的传奇故事进行了改编,使她蜚声美国文坛。然而《女勇士》因市场考量等原因,当时被归类为自传体的“非小说”(non.fiction),以满足大众读者对少数族裔作品的好奇。赵建秀批评说,“自传并非中国的创作形式。"①而且,赵健秀认为汤亭亭“歪曲中国神话故事”,并且发表了一些针对汤亭亭的批评性文章。实际上,汤亭亭与赵健秀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和寻求美国华裔文化的地位方面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二者都是在美国60年代的种族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同一代华裔作家,他们作为华裔作家和华裔社区的身份认同在原则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对立的。赵健秀的激烈言辞与强烈的种族情绪使得他在异族文化的重压下能够发出自己愤怒的声音,他也对西方世界的固有的华裔形象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汤亭亭采用戏仿的手法,就在《孙行者》中描写一个另一版本的赵建⋯—————————●⋯——一一①JefferyPaulChan,eds.,TheBigAiiieeeee!AnAnthologyofChineseAmericanandJapaneseAmericanLiteriture[M].Newgork:Merdian,1991.p.1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秀。二、对赵健秀身份背景的戏仿《孙行者》主人公惠特曼·阿新是个剧作家,是第五代华裔,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这一身份背景与赵健秀极其相似。惠特曼·阿新与赵健秀同样属于第五代华裔,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是却得不到美国主流社会的身份认同,惠特曼·阿新仍有被视为“外国人”或“刚下船的移民”(Fresh.off-the-Boat)的疏离感。“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你会讲英语吗?"“你是哪里人?~‘你在美国呆了多久?”①这些无意识的带有种族偏见与歧视的问题总让惠特曼·阿新感到恼火。惠特曼·阿新的剧本得不到美国社会白人的承认,同时也得不到在白人剧场演出的机会,惠特曼·阿新也终于慢慢认清了一个事实,他既不属于美国文化,也不属于中国文化,而是属于美国华裔文化。惠特曼·阿新也不愿被美国主流文化所同化,为了摆脱在美国社会中的“他者”身份,他不喜欢别人评论他的肤色和种族,更不能开种族玩笑。在学校中,他不像其他的华裔一样加入到各种社团之中,而是一个人思考自己的“他者”身份。他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不喜欢美国人所喜欢的派对,即使出现在派对上.他也是一个人蹲在角落里,对那些巴结白人的华裔充满了鄙夷。作为校园诗人和剧作家的身份,惠特曼·阿新也写过诗集和剧本,并且希望能够引起美国社会对华裔声音的关注。但是他的作品并不受欢迎,他的诗集只能在一个地下书店里落满尘埃,他的剧本也只能在派对的角落里由他自己去朗读。在现实中格格不入的惠特曼·阿新只有在吸食毒品后的幻境中才能看到华裔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我是行走在这里的美国人”。@其实作为《孙行者》作者的汤亭亭本人在经历与身份上与赵健秀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出生于1940年的加州,并且同一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学习,并且成为同班同学。不同之处在于赵健秀已经是移民到美国的第五代华裔,而汤亭亭则是移民美国的第二代华裔。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35页.②同上,第73页.-26- 第二章戏仿大学毕业之后,赵健秀并没有直接从事自己热爱的文学创作,而是在一个铁路公司做一名普通的扳道工。1970年,他前往夏威夷的毛敕,与朋友一起做建筑.到了70年代初,他开始以戏剧创作为职业,创作并上演了一系列以华裔为题材的戏剧。这些经历也成为了惠特曼·阿新粗线条戏仿的的对象。惠特曼·阿新在大学毕业后同样做了几份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他曾经在公车上做朗读员,在百货公司玩具部门当售货员,后因与顾客冲突遭解雇,以“剧作家”的名义申请失业救助,后来进行戏剧创作,创作的主题也以华裔为题材,企图建立一个“美国梨园子弟团”(ThePearGardenPlayersofAmerica)。三、对赵健秀语言与思想的戏仿在《孙行者》中,赵健秀的语言和思想也是汤亭亭对其进行戏仿的一个方面,汤亭亭借惠特曼·阿新之口传递了自己的声音。赵健秀认为语言已经成为白人所使用的文化霸权工具,因为只有“正确的”英语才能成为书写美国经验的唯一合法语言。使用“正确的”英语进行创作暗示着对白人至上的主流价值的认同,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屈服和迎合。对于美国社会中的华裔族群而言,丧失使用自己的语言去言说和书写的机会是其族裔特性缺失的最大原因,他们最多被看作“美国化了的”华人。赵健秀看到了语言在华裔族群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并主张华裔在使用英语进行创作时要混杂本族的语言,增加使用本组语言进行言说的机会。所以,赵健秀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不是标准英语,也不是白人眼中的“中国佬语言”。他的作品中的语言从来不迎合白人的要求和标准,而是混杂了大量的粤语、其他少数族裔的语言、街头俚语等多种元素,并且挑战规范的英语句式句法。《孙行者》的写作也混杂了各种各样的语言,既有60年代文化俗语,街头俚语和广东话,既有地道的美国英语,也有唐人街的中国英语。惠特曼·阿新在进行诗歌和戏剧创作的过程中,也让各种各样的语言混杂其中。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惠特曼·阿新为南希朗读他创作的诗歌时,南希才说他的诗歌写得象黑人作品,而惠特曼·阿新也立刻跳了起来,叫道:“猴看,猴于”。我们还看到惠特曼·阿新在舞会中,向他的东方朋友大声疾呼“我们沿用男人的中国名字,女人的名字-2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不用翻译,丢掉什么赛珍珠牡丹梅花花开,什么基督教的圣名⋯⋯让那些说惯英文名字的美国佬也尝尝南蛮觖舌的听障之苦”①。中国人应该抬头挺胸地用自己的“方言及腔调”说话,大可不必畏畏缩缩,欲言又止,害怕别人一样的眼光。赵健秀熟读《孙子兵法》,将生活视作一场战斗,“写作即战争",他认为赢得这场“战争"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语言。所以他的作品充满火药味,语言也都是战斗气息,极具挑衅意味。惠特曼·阿新在戏剧创作的最初,语言中也同样充满着战斗的气息,动辄兵戎相见:“没有什么比火药爆炸更令人吃惊。”演关公的惠特曼·阿新说。他骑在马上。“枪支、炸弹。"@但是成长后的惠特曼·阿新对“战争”有了不同的认识:“不要枪支。不要炸弹,我正在竭尽全力禁止炸弹,帮助你在桃园举办烧烤宴会。遵请你的敌人。要邀请你的敌人来参加宴会。”@从这些语言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惠特曼·阿新从一个好战分子变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这或许也是汤亭亭在经过“赵汤之争”后向赵健秀发出的善意信号:我们可以不经过战争,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分歧。在谈到戏仿赵建秀时,汤亭亭坦城相告,“我觉得他(惠特曼·阿新)挺像建秀——许多人也这样认为,我要写我自己,但是结果变成写建秀,因为他的背景和我的很相似⋯⋯其实,我不相信报仇。这本书应是一封表示友爱的宏大书信。如果它是(对赵建秀的)回敬的话,那么,它就像他寄给我的那封仇书。我寄给他许多封表示友爱的书信。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确信他会宽容大度,会理解这一点。”回本章小结本章主要研究了汤亭亭在《孙行者》这部小说中从结构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对戏仿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首先介绍了《尤利西斯》这部小说的框架结构,来说明《孙行者》一书对《尤利西斯》的三段式结构的借用和模仿是很明显、也是很巧妙的。这种结构的借用能够生动地再现20世纪60年代华裔美国青年惠特曼·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149页:.②同上,第324页.◎同上,第324页.④Skenazy,P.&Martin,T.Eds,ConversationwithMaxineHongKJngston[M】.Clinton:UniversityPressofMississippi,1998.p.245 第二章戏仿阿新追寻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本章第二节介绍了华裔作家赵健秀,并说明惠特曼·阿新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赵健秀的一种戏仿,赵健秀的激烈言辞与强烈的种族情绪使得他在异族文化的重压下能够发出自己愤怒的声音,他也对西方世界的固有的华裔形象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汤亭亭采用戏仿的手法,在《孙行者》中描绘一个另一版本的赵建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拼贴拼贴(collage)原本是一个绘画术语,是一个从方法论角度看待后现代主义而产生的名词。后来这一术语借来指文学创作阶段作者所使用的一种创作技巧,《牛津文学术语词典》的定义是:“一部作品全部或部分地由其他作品的片断聚合而成,其中往往结合典故、引语及外文成语(foreignphrases)”。①运用拼贴技巧创作的作品,从整体上来审视是全新的,但是它的每个部分则是原有的,作者的工作是将这些原有的各个部分整合到一个作品中去,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拼贴技巧并不是简单的将各个桥段堆砌在一起,而是使拼贴后的作品呈现新的面貌和气质。第一节主题的无序拼贴一、幻觉与现实《孙行者》里面采用了大量的幻觉与现实的拼贴,这些拼贴把看似不相关的内容联系到一起,在一个最佳状态下,却能创造一个现实。首先,该书的题目为刀ripmaslerMonkey.·HisFakeBook.其中的Tripmaster是美国60年代特有的一个词汇,Trip指的是吸食毒品后出现的幻觉。“Tripmaster”则是指在嬉皮士的聚会中,唯一一位清醒的人,并且是用语言为服用了毒品、处于幻觉之旅中的人们描述出美丽景致的引导者。惠特曼·阿新曾经在一次聚会中被邀请做这样的幻游引路人。“Tripmaster”一词的字面义“旅行大师”则暗示着惠特曼·阿新将通过一次次在路上的旅程逐渐接近自己心中的理想。屈夫在中文译本《孙行者》序中写道,“反文化的生活方式最显著的一部分是吸毒。小说对此常常提到,不过惠特曼·阿新坚持认为他不再写吸毒了。吸毒者常用的一个俚语‘trip’是指吸麻醉药时的体验的幻觉。通常来说,‘Trip’这个字在这儿指思想上不平常的旅行。”@“作为说书人,从隐喻上来说,他(惠特曼·阿新)是小说的引路人。他通过说话来引导别人走过吸毒的幻觉,丰富吸毒者的经历,使他们免受伤害。一一一。~⋯‘。。一~①波尔蒂克.‘牛津文学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8页.②屈夫.‘孙行者》序[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7页..30. 第三章拼贴他的阅读使他能够称职这一工作。"①因此,可以说主人公惠特曼·阿新是其他吸毒者的引路人,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架势。在一次聚会上,惠特曼·阿新这样引导吸毒者体验幻觉中的画面:紧接着在银幕上出现的是海湾边的泥滩处的一轮落日。落日在右边,左边是一根漂浮的木头。有人说了声“日落”。否则,你怎会知道(假如你不是这周围的人)这地平线上的太阳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日出还是日落呢?在现实生活中是没什么疑问的⋯⋯吃了麻醉药的观众很有耐心,不停用患失语症的脑子思索,并给予影片以热烈赞扬。圆在小说中,惠特曼·阿新曾多次在嬉皮士聚会上与吸毒者一起体验神游的幻觉。小说也对主人公的自由联想、内心独自、幻觉、想象等意识活动进行了大量描写。使《孙行者》呈现出借用现代派小说创作手法的特征。二、时间、空间与秩序虽然对小说中的主题的追寻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但是惠特曼·阿新和其他人一样,从未停止对时间、空间与秩序的追问,对生命和灵魂的叩问,对种族与性别的思考等,揭示出存在的真正奥秘。对时间、空间与秩序的追问贯穿了整部小说。他正着手写一部叫做《秩序的规则》(腑ofOrder)的小说。并且随着他自己内心的旅行,他幻想出一个独属于他一个人的空间。对时间这一主题的追问开始于小说的开始部分,汤亭亭在《孙行者》的卷首写到:“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此间所发生的事,在时间上是混乱和颠倒的”.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动荡,喧嚣,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这个时代同样也是七千万战后出生的婴儿成长为青年的时代。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风起云涌。价值体系、道德标准不断地受到冲击。人们和社会都不知将走向何方,却都在不断地寻找。时间是存在的一个维度。惠特曼·阿新很急切地想要说出时间的真相,但是①LauraE;Skandera-Trombleyed.,CriticalEssaysOilMaxineHongKingston[C】.NewYork:G.K.Hall&Co。,1998.p.64.②汤亭亭.孙行者[啪.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100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苦于对此一无所知,他仅仅知道时间只不过是一条无尽的卷曲着的并冒着烟的长龙,像漩涡一样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将去向何处。时间的漩涡由宇宙的混沌作用产生,它最初应该是朝着各个方向匀速前进的,但是随后被外力作用,开始回流,并且形成了无数的漩涡。这些涡流十分复杂,有时迅疾,有时轻柔,有时平和而安静,有时会被阻断或加速。时间被认为是一种可校准并能够被某一个人控制的机器,但是控制机器的那个人总是错过正确的时间。宇宙是生命和文明的来源。惠特曼·阿新视自己为宇宙众多闪耀的星星中的一个。他经常仰望夜空,或者探寻内心,去那些闪耀的星星。他甚至对着满是雪花的电视屏幕,幻想这些跳动的雪花就是点缀在黑白屏幕上的星星,而他在这块屏幕上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星星,它们就是芸芸众生。“哇,空间越来越大。他只注意了荧屏下部的几排雪花点儿。宇宙中的星星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跳动的白点都可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几十亿人中的一员,你没有时间去见他们每一个人,但他们每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此外,还有各种动物。大象、野象。系着带子、戴着响铃和其他饰物的大象。一辆救火车。一辆坐着女王和公主的彩车。”w空间与时间、宇宙与个体等等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一直是在惠特曼·阿新心中难解的迷。惠特曼·阿新一直想要找寻无序中的秩序。他在布满跳动的雪花的电视机荧屏上去找寻某种秩序。在机场晚会上,他甚至试图从人们挑乱了的明信片中寻找一种秩序。这些就是惠特曼·阿新追问时间、空间与秩序的画面。就像无数的星座中的星辰散落在各处,我们可以用各种线把它们连起来构成一个星座。它们时而闪耀,时而暗淡,就像生命的全景图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二节结构的无序拼贴结构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拼贴技巧的重要方面。虽然《抓行者》在整体上借①汤亭亭.孙行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32- 第三章拼贴用了《尤利西斯》的故事框架,整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但是《孙行者》的的各章的内部则显示出了结构的无序性,包括惠特曼·阿新的戏剧舞台中的每一个角色,以及即兴而演的无始无终的戏剧情节,各种各样的舞台背景色彩与背景音乐。一个事件紧接着另一个事件,跳跃性很强,叙述中常常夹杂着诗歌。这些看似无序的拼接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种螺旋式发展的有序性,包括惠特曼·阿新的漫游和时空的蜿蜒等等。可以说,“结构的松散标志着叙事的松散,如此一来也就达到了小叙事拆解大叙事的目的。小说中每一部分的叙事中有不同的意象,而这些毫无关联的意象并置就取代了“元叙事"的话语模式,意义变得难以捕捉,但这却恰恰呈现了人们意识里的真实状况。”@《孙行者》的很多叙事方式与古代中国的章回小说特别类似。每当惠特曼·阿新的故事讲完后,就会出现中国章回小说的套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对中国古典小说结构模式的研究中,中外学者都注意到了它与西方传统长篇小说(novel)的巨大差异。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优秀作品一般都不曾建立像西方传统长篇小说那样的统一连贯的、“首、身、尾”紧密相接的整体结构,而是采用一段情节接一段情节、循环往复的方式来结构全书。这种“联缀式”的结构模式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有些汉学家用西方长篇小说的结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小说,认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连缀式”结构好像一盘散沙,故事之间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实际上中国的古典小说的“连缀式"结构并不是任意串联,没有章法的。在汤亭亭这样的后现代派作家的眼中,文本仅仅是语言的载体,是断裂的不关联的符号。正是这些零散的碎片构成了一个一个的叙事,正如哈桑所说的,“后现代主义者只是拆解;所有他假装信赖的东西只是片断。他的最大耻辱是‘整体化’——无论什么样的综合,无论它是社会知识的还是诗学的,都是耻辱。所以,他偏爱蒙太奇、拼贴、信手拈来或切碎的文学材料,喜欢并列结构而不喜欢附属结构,喜欢换喻①韩彦斌.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37页.-3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不喜欢暗喻,喜欢精神分裂症而不喜欢偏执狂。”①这种结构的作品看似松散随意,其实在这些随意的安排之下有着精心的结构设计。《孙行者》的故事结构松散,但是意不散,从这一点来看,《孙行者》的结构是精巧的。第三节内容的大拼盘由于汤亭亭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她土生土长在美国,从小接受美国文化教育,华裔的身份让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部分的继承。因此,她笔下所描绘的世界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汤亭亭把各种中西文学经典、美国通俗文化等等全部拼贴到了《孙行者》中,书中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既有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有惠特曼的《草叶集》、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等,既有基督教,也有佛教,既有好莱坞的影片,也有华人的连体人展出,既有美国的三K党,也有唐人街的帮会。这样一个内容的大拼盘创造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宏大文本。在惠特曼·阿新的剧本创作过程中,《西游记》中的人物与情节又被大量引用.在第四章中,惠特曼·阿新向他的朋友们讲述了孙悟空占山为王、大闹天宫的故事,其中穿插了惠特曼·阿新自己的大量即兴发挥。比如他把花果山选在了美国西部,佐罗的形象也出现在其中。这些即兴发挥也表明了美国才是惠特曼·阿新的故土,这个国家也有华裔的一份。《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最高潮部分出现在“西方梨园”这一章,惠特曼·阿新扮演的“孙悟空”和白人演员扮演的“如来佛”表演了大闹天宫的一场戏,最后“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了五指山下。这一出戏极具象征意义,白人扮演的如来佛暗指白人主宰的美国主流社会,将华裔扮演的“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反讽白人主宰的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压制与歧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也被拼贴到了惠特曼·阿新的剧本创作中.《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捉放曹操”、“甘露寺"、“走麦城”等情节主要出现在小说的后几章。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几乎所有英雄人物在被拼①陈世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i仑E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37—138页..34. 第三章拼贴贴进《孙行者》中后都被安排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相继死去。首先是关羽之死,孙权献关羽之头给曹操,关羽的头颅开口说话又吓死了曹操,为报关羽之仇,张飞请求与孙权交战,后被手下所杀,并被献头于孙权,刘备征讨孙权,孙权火烧连营,刘备逝世于公元223年。可以说汤亭亭的这种处理方式别具匠心。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的意味,对整个情节的安排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读者重新审视这一故事。《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在《孙行者》中出现在第六章《职业之歌》中,出现的时间相对于《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来说较晚。惠特曼·阿新为了说服一所会馆的看管人而得到演出场地,就为了他一个人演绎了大段的《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智取大名府”和“孙二娘夫妇与武松解怨归好”的故事。本章小结本章对《孙行者》这部小说的拼贴技巧进行了研究。小说从主题、结构和内容方面都对古今中外的中西文化材料进行了拼贴。从汤亭亭对拼贴这一写作技巧的运用可以看到小说中的堆积物是作者发挥了鉴别、遴选的能力的,同时也完美地实现了小说的主题、结构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所有语言碎片的运用也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荒诞世界,生动地反映了6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和美国青年的迷惘于追求。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本文对汤亭亭小说《孙行者》进行了一次互文性解读。由于“互文性”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因此本文仅从几种常用的互文手法——引用、戏仿与拼贴出发,对《孙行者》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用这样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来探讨互文性手法的运用,强调文本之间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深入研究作品的主题与深层内涵。《孙行者》讲述了一个60年代华裔青年惠特曼·阿新实现其建立“西方梨园4的梦想的故事。而主人公力图搬上舞台的华裔戏剧也不过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以及美国通俗文化等进行随意改编和拼凑而形成的大杂烩。汤亭亭和她笔下的惠特曼·阿新形象一样,游戏于各种文化材料构成的巨大互文网络之中,自由取材、即兴发挥,来构建自己的故事。在《孙行者》中,互文性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和技巧,起到了重要作用。汤亭亭即兴发挥所借用的各种材料和戏仿的对象都与小说本身构成了互文关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互文网络。正是因为不同的文化的相互渗透和碰撞,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与含义。古今中外的文化材料在互文网络中被引用、改编、戏仿与拼贴,使这部小说成为了失去“原创性”的后现代小说的典型代表,汤亭亭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多重文化背景,在小说中对美国华裔族群的身份认同、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记忆等进行思考和追问。小说以惠特曼·阿新寻找文化认同、构建自己身份的经历展开,表达了汤亭亭对文化平等、多元共存的期望。对《孙行者》的互文性解读,打破了以作者原意为中心的阅读模式,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参与空间,通过作者、文本、语境与读者的结合来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对汤亭亭小说《孙行者》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理解这部小说和汤亭亭的其他作品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1】白丽.汤亭亭小说的母题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1.【2】2波尔蒂克.《牛津文学术语词典》刚.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陈世丹.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口哪.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程锡麟.当代美国小说理论口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5】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邵伟译.互文性研究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6】高小刚.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p】.北京:中国社科院,2003.【7】郭亚娟.汤亭亭在《引路人孙行者:他的伪书》中的全球化思想【D】.厦门:厦门大学,2006.【8】龚洪伯.广府华侨华人史[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3.【9】关合风.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p】.开封:河南大学,2002.【10】哈罗德·伊萨克斯.美国的中国形象咖.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11】韩彦斌.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6).【12】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3】黄玉雪.华女阿五嗍.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4】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5】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霍小娟.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论汤亭亭的书写【D】.北京:中国社科院,2004.【17】李小兵等.美国华人:从历史到现实嗍.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8】令狐萍.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眦】.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19】刘象愚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口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陆薇.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5.【21】罗钢著.叙事学导论嗍.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22】罗贯中.三国演义【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3】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24】屈夫.《孙行者》序【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25】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口田.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26】孙小玉.解铃?系铃—一罗兰巴特[J】.当代文学理论家,1991,(6)..3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8】施耐庵.水浒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9】唐海东、邬晓丽.异域情调·故国想象·原乡记忆——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三种中国形象及其批评[J】.中国比较文学,2008,(4).【30】汤亭亭.孙行者[M】.赵伏柱、赵文书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31】汤亭亭.中国佬嗍.肖锁章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2】汤亭亭.金山华人嗍.李美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33】王逢振.最新西方文论选嗍.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34】王光林.认同的困惑与文本的开放:从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看后现代的互文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5】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6】王晓琪.《孙行者》中“生民视角”的华裔身份建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7】王晓琪.《孙行者》中的性别策略网.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8】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外国文学评论,2008,(2).[39】吴承恩.西游记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40】西川直子.克里斯托娃一多元逻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1】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D】.成都:I四)ll大学,2002.[42】杨春.汤亭亭小说艺术论口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3】杨大春.德里达【嗍.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44】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45】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6】赵涵.后现代的滑稽戏——论网络时代的戏仿【J】.安徽文学O:半月),2008,(1).【47】赵文书.建构“华裔美国”: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2.[48】张龙海.戏仿、语言游戏、神秘叙事者、拼贴——论汤亭亭《引路人孙行者》中的后现代派艺术技巧【J】.外国文学,2005,(3).[49】张伟华.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创作主题四部曲【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0]张晓玮.近30年中国学界汤亭亭小说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9).【S1]张悠哲.论新时期小说的戏仿艺术【D】.扬州:扬州大学,2008.【52】张卓.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3)..3R. 参考文献【53】庄坤良.文化翻译与汤亭亭的三重猴戏叨.欧美研究,2003,(4).【54】Adomo,W.T.,TheCultureIndustryM.London:Routledge,1991.【55】Allen,G.,Intertexuality【M】.London:Routledge,2000.【56】Ashcroft,EdwardSaid.RoutledgeCriticalThinkers[M].London;NewYork:Routledge,2001.【57】Bhabha,H.K.,TheLocationofCulture[M].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4.【58】Chin,F.,DonaldDuk[M].Minneapolis:CoffeeHousePress,1991.【59]Danico,M.Yu。AsianAmericanIssues[M].Westport:GreenwoodPress,2004.【60】JefferyPaulChan,eds.,TheBigAiiieeeee!AnAnthologyofChineseAmericanandJapaneseAmericanLiteriture[M].NewYork:Merdian,1991.【61】Kingston,MaxineHong,TripmasterMonkey:HisFakeBook[M].NewYork:VintageInternational,1990.【62】MaxineHongKingston,TheWomanWorrior:MemoriesofaGirlhoodAmongGhosts[M].NewYork:AlfredKnopf,1976.【63】Skenazy,P.&Martin,T.Eds,ConversationwithMaxineHongKingston[M].Cliton:UniversityPressofMississippi,1998.【64】WalterWhitman.LeavesofGrass[M].London:PenguinClassics.2005.-3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向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孙敏教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她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并且向我们提供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与高尚的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用终身。本论文也是孙老师学术思想影响的产物。孙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精神、勤奋和活跃的学术探讨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我。虽然作为学生的我,这些年并没有作出什么突出的成绩,但我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其次,我要对在黑龙江大学读研期间所有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表示感谢。是他们在课堂上传授了我宝贵的知识,在论文修改过程中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再次,我也要感谢我的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给了我充分的时间,同事们为我分担了学院繁忙的工作,才使我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中。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有了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龙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习为苟签字日期:幻以年j12护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墨龙江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黑龙江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句曷苟导师签名:药\融签字日期:70哆年r月≥p早签字日期:抑3年广月诣El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黥无乐瘩职也邻岛电话:,37尹/矽护秒旷通讯龇哈辙耀匿利谳编:f§。D西≮院嚷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