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

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

ID:33263872

大小:55.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3

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_第1页
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_第2页
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_第3页
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尾留疑之后-教学设计论文课尾留疑之后贲友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10018)观课时,常常看到: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留下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我在教学中也常常如此。比如,2001年,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评比,在《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的课尾,我设计了一则“阿凡提赶羊”的故事:阿凡提把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羊圈改围成正方形,又改围成圆形。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圆,圆的面积大。接着,我提出问题:“如果阿凡提把羊圈改围成圆形,还嫌它小,怎么办?”有学生想出办法:靠墙围。这时,我留下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靠墙围,又怎样围呢?怎样围,面积最大呢?

2、”为何在课尾留疑?以往我们的认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完美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下课铃响之前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但现在我们都认识到,如果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那课堂往往是从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如果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那课堂往往是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即以问题为纽带,贯串课堂教学的始终。问题,不应止于课堂,而是源于课堂。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新疑”。课堂结尾,不是划上“句号”,而是添上“问号”,让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考不“谢幕”。不过,我想追问:教师留下的问题,学生课后思考了吗?如果学生课后思考了,教师和学生交流他们思

3、考的情况了吗?我们看到的公开课,就一节课。之后呢?当年参加评比,我是借班上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那个班的学生课后是否思考了我留下的问题,是否和他们的数学教师交流了我留下的问题,我不得而知。我要说明的是,如果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上课时,我留下了问题,那在后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是一定会“处理”的。课尾留疑,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任务中,更充分地想,更自主地学。正如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所指出的:“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这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思考数学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中小学数学课堂是否能够提供很多的思考时间。”教师留疑给学生课后思考,能

4、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能让学生展开有差异的思考。也就是说,通过问题,保持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推动力量。课堂,应当是开放的,它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而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学习,放置于学生学习的全程中考察,也就是一个片段。比如,数学课,通常每天上一节,一般前一节与后一节相互衔接,这就有点像电视连续剧,每天播出几集,后一集的开始是紧承前一集的结束的。只是,电视连续剧剧情每天到哪儿结束,都是预设好的,而课堂学习内容的“暂停”,是随着学情而动态调整的。课尾留疑,与后续的学习密切相关。我们需要用整体的教学视野和全局的教学思维,综合考虑课内与课外、这一节课与下一节课的关联,即突破一

5、节课的教学来考虑课尾问题的设计。由此来看,对课尾留下的问题是要精心设计的。它不应是教师率性而为、让学生随便想一想的问题。从思考的内容来看,不应是数学思考指向不明的问题;从问题的难度来看,不应是学生觉得一看就会的问题,也不应是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的问题。课尾所留的问题,可以是对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是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前置思考。总之,这个问题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引子。另一方面,对课尾留下的问题的处理也是不能敷衍的。课尾留疑,不应是课堂作秀之举或摆设的“花瓶”,不应是悬而不决、听之任之的。如果教师对课尾留下的问题不闻不问,就像我们熟悉的那则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一遍又一遍地大

6、叫“狼来了”,最终大家都对“狼来了”无动于衷。曾有教师质疑:对课尾留疑的关注,是否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不放心?我以为,教学中的放手,并不是放任、撒手而不管。后续的关注与交流,是为了激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如何通过课尾留下的问题展开学习,同样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和促进。当然,对课尾留下的问题,处理的方式会因为问题本身及学生思考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对此,我常用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处理方式1:将问题放到下节课上集体交流。比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在课尾,我留下的问题是:“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不同?应用乘法分配律,有时会使一些计算简便,为什么说‘一些’呢?”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为下节

7、课的学习做准备。下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就是和学生交流探讨这两个问题。处理方式2:在课后与对问题有所思考的学生个别交流。比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在课尾,我将学生曹企元的问题留给全班思考:“一个点,算一个圆吗?”对这个问题,我让有想法的学生课后与我个别交流,而未在全班集体交流。课尾留疑,看似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细节问题,实则大有乾坤。观课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在课尾留下了怎样的问题,还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之外对问题是否一“留”了之。观摩他人的教学,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