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30243
大小:56.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七、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3.体会文中起伏的感情,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1)注音:欣•然()藻荐()()竹柏・()(2)读准句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乐者2.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3•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朝o我们在七年级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请写出这首词的下阙。他与其
2、父,其弟,合称为“三苏”。【课堂助学】一、检查预习,介绍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三、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四、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学生朗读背诵。【课后作业】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翻译句子。(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填空。(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
3、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o(1)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3.简答: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有误的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知识链接】1.人物介绍资料一: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
4、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的确,苏轼"岁中进士,13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他从青少年起便抱有济世之志,可是仕途坎坷,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任职上苏轼备受监视,近乎流放。这期间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闲暇时纵情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不朽篇章。资料二
5、:张怀民"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1.比较拓展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了《小石潭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同样是被贬之人,同样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不同?柳宗元与苏轼虽处于不同朝代,但他们在政治上的遭遇是相似的,在仕途失意时他们同样选择寄情山水也排遣愁怀、抑郁,但二者的心境还是有不同的。柳宗元在《小石塘记》中流露得更多的是他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的忧伤与悲苦,这从他对小石塘周围环境
6、的描写中便可感受得到;而《记承天寺夜游》则不同;苏轼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的同时,还呈现出自嘲、自解、自慰的心态,这从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可以感受得到,可以说苏轼的心态要比柳宗元更乐观一些。后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