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ID:20363476

大小:9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七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朗读,把握文意。 【学习难点】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苏轼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字子赡、号东坡居士。我国民间所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就是: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苏轼少年时便显露出了超人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父母都是为人正直,使他养成了心胸坦荡的性格。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

2、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与他同病相连的张怀民住在承天寺!  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苏轼是朝人,字,号,是唐宋“”之一。与父亲弟弟并称“”。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2、给下列生字注音 遂(   )寝(   )  荇(    )  竹柏(   )3、解释加点词语。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

3、吾两人者耳()相与步与中庭()4、.疏通文意。在组长带领下解决翻译课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一人一句翻译课文;组长负责记出翻译时遇到的疑难,准备展示。一、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关键词,品修辞)明确: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品意境)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三、展示反馈1.交流以上5个问题;解决合作后仍没有解决的疑难。2.朗读课文,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四、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念无与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

4、吾两人者耳()()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用的修辞方法是3,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