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ID:31196046

大小:60.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1页
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2页
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3页
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4页
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前期地方官学对社会的教化研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清代询期,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入主中原,激起国内众多汉族团体的反抗,满汉才盾十分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齐种手段对社会民众进行教化,以期维护其封建统治秩序。本文将从地方官学入手,研究它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及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关键字:教化、规条、乡饮酒礼、思想政治教育清朝建立初期,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根基不稳,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南明政府的势力不容小觑,国内反清复明的情绪十分高涨,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在江南一带残酷实行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屠杀抗清军民的政策。而另一方面,一大批鸿儒硕学心念旧国,屡征不就

2、,隐居山林,同时书院讲学和结社蔚然成风,尤其是东林书院“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的举动,使清朝统治者感到惶恐不安。因此,教化社会大众势在必行。清建国以后,统治者依然把程朱理学钦定为官方哲学,作为支配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权威。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就需要设立相应的教育组织,地方官学便是一条有效途径。清代地方官学的学生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是历代Z最,同时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生源。清代地方官学分布Z广令人惊讶,从东南的台湾到酋北的乌鲁木齐,遍布地方官学。清朝统治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广设官学,与东北地区遥相呼应,形成广泛的教育网络。“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建立以学

3、政为总负责的官学系统。在教育制度上,与科举考试和国子监教育相联结。在经费管理上,国家拨款与各省田租银相结合。”①地方官学的组织性、目的性较强,以传播儒家正统思想为主,但它由官方承办,所以理所当然地为清政府控制、利用。一、历代帝王对教化的重视历代统治者出于对“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认识,都非常垂视学校教育,他们认为学校是整饬学术、统一思想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实早在汉朝初期,儒家学者萤仲舒在举贤良对策时就捉出“兴太学以养士”的建议;宋朝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同样显示朝廷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明太祖朱元璋说:“今天下初定,所①李国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山东:山东

4、教育出版社,2000:4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据此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可见他也极度重视学校教化。清朝统治者承袭历朝历代经验,同样十分重视教化,在入关之前,天命四年六刀上谕曰:“为国之道,以教化为本,移风易俗时为要务。诚乱者辑之,强者训Z,相观而善,奸匿何自而逞。故残暴者使其浑厚,强梁者使之和顺,乃可几仁让Z风焉。”②在这里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单纯以武力使百姓顺从,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教化,在全社会形成仁让之风。清王朝建立以后,为了治理明末长期战乱造成的社会混乱局面,清世祖开始大力整饬文教事业,他主张承袭心制,仍以四书五经

5、为主。顺治十二年三刀上谕礼部曰:“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君子致君,经书为本……今天下既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到了清圣祖玄烽时期,止式提出了“学校为教化Z源,治国Z木”的理念曲于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社会教化,地方官员也把兴办官学作为治理地方的大事。“因此在巩固江南和屮原等经济发达地方官学的同吋,也积极发展东北、西南等边远地区的学校。如顺治十一年设立辽阳儒学。顺治十四年,设立宁夏等儒学。康熙四年,建立奉天各府州县等儒学。雍正十二年增设广四崇善县学等等。”③到了乾隆、嘉庆时期,清代已经基本形成遍布全国的空前庞大的地方官学体系。二、训饬规条地方官学林

6、立全国各县,为儒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促进清代前期文化的繁荣。但是,统治者最关心的事情仍然是社会的稳定,为防止以往在生员中出现的聚众闹事、结交朋党的事件发生,清政府制定各项学规和禁令,严格控制生员们的思想言行。大体來看,包括《国朝卧碑文》、《圣谕十六条》、《御制训饬士子文》、《圣谕广训》及《御制朋党论》等。《国朝卧碑文》是顺治九年,礼部卧碑告知生员的一部学规。其内容如下: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二、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冇实用。三、生员不可结交势要,希图进身。四、为学当尊敬先生。五、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李国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山

7、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28六、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违者听提调官治罪。碑文的前四条多强调儒家纲常伦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人才的培养冇一定积极意义,属于比较温和的教化;而最后两条则是为了严密控制生员的行为,极力避免他们聚众作乱,扰乱社会秩序,违反者甚至以罪论处。由此可见,学校是为生员捉供的不仅是知识,述是接受封建伦理道徳浸染的场所,是教化社会大众的一把利器。康熙皇帝在训饬士子方面的力度也相当大。康熙三十九年颁布《圣谕十六条》,命地方官员经常宣读讲说,教化百姓。并且在每月I•五、十六,命令倫学教官向生员宣读训饬,如有不遵者,治地方官

8、及教官之罪,如此高强度地管理、高频度地灌输,生员们的思想行为都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