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ID:21499723

大小:61.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1页
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2页
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3页
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消极伦理是伦理学探讨的一个话题,孟子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伦理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木文选取独特的视角,从“重义轻利”、“反求诸己”等方面着手,挖掘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进而探讨它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关键词:孟子消极伦理思想政治儒家伦理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虽奠基于孔子,但它在战国时代曾受到了墨、道、法等各家的冲击,上承孔子思想的孟子利用他的理论争鸣,使孔子开创的儒学传统得到了延续,进一步维护了其显学的地位,

2、孟子几乎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一种象征,世人也都称其为“亚圣”。2012年爱尔兰科克大学教授汉斯一格奥尔格·梅勒(Hans-GeorgMoeller)在《儒家“消极伦理”不适用于全球化的世界吗?》一文中表示,中国的伦理趋向于“消极伦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提及“消极”一词时,总会习惯性地反射出一种悲观情绪。而对于“消极伦理”这一概念,斯坦福大学教授霍华德(RonaldA.Howard)曾经对其进行过解释,他说消极伦理是各种禁令,主要表现为你不应该做什么。台湾交通大学前校长盛庆珠也表示过,消极伦理即为制约,他还针对梅勒的观点表示,并不是只有中国

3、有消极伦理,丙方也有,在提侣伦理时,积极伦理和消极伦理我们都要顾及。像梅勒、盛庆球等教授,他们并没有表明消极伦理是一种不好的伦理,实际上消极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它与积极伦理相对应,构成了伦理的不同表现形态。积极伦理与消极伦理所不同的是,它更加具有外在的表现力,人们应该做的和努力做的事情常常显而易见地表现出来,它需要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消极伦理更只有隐秘性。孟子的伦理思想含很多方面,比如性善论、良心说、仁政思想等等,都有着很浓厚的哲学韵味,而他的消极伦理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从孟子的“重义轻利”看其消极伦理思想很多学者强调消极伦理是一

4、种不应为,是各种禁令,通俗一点来说,.其实它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于自我的一种约束和要求,而孟子则用“义”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调节自身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孟子》中,“义”出现了有108次,孟子对于义的偏爱可以很好地说明他的消极伦理思想。“仁义”可以说是孟子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概念,孟子曾将仁义并举,比如“王何必円利,亦有仁义而矣。”(《孟子·梁惠王上》)。虽说孟子不断继承孔子“仁”的思想,但对于“义”、“利”的看法,则极为重视,孔子成“仁”,孟子贵“义”,孟子的一句“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被人

5、们所熟知,凸显了他“重义轻利”的观点。再比如“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委上》)在孟子看来,“仁”就犹如安逸舒适的宅院一样,源于人的本性,而“义”就犹如人生的一条正路,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他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展现出“仁”和“义”的重要性。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孟子·公孙丑上》)他把“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他认为,“义”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羞恶之心,因为对某事感到羞恶时而不为,反之则为之。正是因为主体通过对负面

6、的认知,了解到什么不应做,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从而形成应冇的道德准则。此外,孟子还说,“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很显然,这也进一步表明,“义”是对人们的羞恶不为加以强化,是关于人们道德行为的评价。二、从孟子的“反求诸己”看其消极伦理思想“反求诸己”也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它是自我修养的内在表现,是主体遇到问题而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这一观点从侧面可以反映孟子的消极伦理思想。比如孟子说的“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用射箭

7、打比方,如果射箭未中,不会去责备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而是从自身找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他强调了道德修养中的个人责任。孟子还提出,“爱人不仁,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他强化了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只有对自身不足的认知,才可以明确不应为,从而对自我修养进行改善。孟子对于如何进行“反求诸己”,在强调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时候,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人不同于动物的本质在于人性,他提出“人性本善”,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只不过由于后天环境中的种种利益的诱惑,使人失去善

8、心。在完善自我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存心养性”,发扬仁义礼智的四端之心,要“清心寡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