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39505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31
《在音符中获得情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音符中获得情感 摘要:在中小学音乐目标教学中,情感目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由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成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结构。其中,情感目标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把能力目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音乐;审美;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84-03 一、问题的提出 1、素质教育要求,育才先育人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话题非常热门,有关的报纸杂志和研讨会就
2、此发表的文章和议论也屡见不鲜。素质教育是个有方向性、目标性的概念,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涵概了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劳、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和专业素质(具体专业应具备的要求)的教育。具有基础素质,是一个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任务中,会发挥其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研究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就必须探讨音乐审美与情感的课题。9 情感是什么?情感是作为事物能否满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与人的认识不同,不是人们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比如:当我们听《命运》
3、交响曲,了解了贝多芬本人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只是一种认识,还不是情感,但当我们欣赏完这部作品而引起情绪的激动和对音乐的喜欢,这就是情感。 2、学生现状:情感麻木 “现在的许多孩子,为什么不会被感动?”这个困惑,不单属于哪一个人,而是众人不时可耳闻目睹的事实。一堂语文课上学习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文章时,总有部分同学无动于衷,比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处小女孩手捏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情景时,有的同学不但丝毫没同情的表情,还互递眼神偷偷地发笑;音乐课上,我给学生观看了一段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一个也不能少》中,衣衫褴褛
4、的师生在简陋的操场上,五音不全但满脸庄严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的背后是破败不堪的教室,坑坑洼洼的山道――我们的学生哄堂大笑,甚至前仰后合边指指点点…… “不以为意”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那是爱心和同情心缺失的表现。对这种现象,相信许多老师都有同样感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的孩子,他们的情感到底在不在了?或者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使他们的情感麻木了?当然不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会爱,也会恨;会喜欢,也会厌恶;会高兴,也会悲伤。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游走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准确
5、的情感,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二、解决方法:探索情感在音乐教育中的获得 1、理论依据9 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一文中说到:音乐是情感的语言。旋律能传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最细腻的各种感受。音乐从词穷时响起。 现代著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是“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把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概念,是“标示情感和其他主观经验产生、发展和消失过程”的概念。艺术展现概念的方法是依据不同的符号手段来制造幻象。绘画、雕塑、建筑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空间”;音乐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时间”
6、;舞蹈是“虚幻的力”;戏剧是“虚幻的经验和历史”。在这些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是一种本质上作用于听觉的运动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正是在音乐的听觉表象中,展开知觉、想象、联想,唤起表象、记忆以及相应的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通感,来综合感受作品的喜、怒、哀、乐。 2、实施策略 (1)唤醒心底的细腻情感9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全部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审美教育的成功与否,不是理性说教的深刻程度,而是情感感染的强烈程度。如学生聆听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过程中,在小提琴第二次高八度反复时,学生觉得悲伤减少
7、就是快乐,这样的情感体验有失偏颇。本身这个音乐通过小提琴演奏淋漓尽致地表现犹太人的凄凉心情,小提琴的三次演奏,情绪变化是先如泣如诉再哀而不伤最后痛苦奋争,音乐音区的变化固然是为了对情感的更深层次的传递,此处感情哀而不伤,但不是马上转换成另一种截然的情绪。可见音乐除了能表达情感的内容,又能表达情感的强度;它是具体化、形象化、可触摸的细腻情感,可以感觉到我们心灵实质的载体。 (2)完成音乐形式的转换 要完成情感教育,必须把音乐形式转换成感觉及情感。 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作品所反映的景色画面,也包括
8、一些自然的声音的模拟;既有人们特定的情绪体验,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抽象思考。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仅仅完成音乐结构分析,而不挖掘其内含的深刻情感因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借助各种媒介――语言的准确表述、对其他艺术丰富的审美经验,通过敏锐的感知,丰富鲜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