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49846
大小:65.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必修一第二-三单元复习过关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一第二-三单元复习过关测试(2006-8-09)第Ⅰ卷1.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的是: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A、社会性质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革命性质变化 D、中国国际地位变化3.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是为了占据中国市场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4.第二次
2、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2005高考江苏卷)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6.19世纪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7.下列各国在
3、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俄国 ⑤日本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8.《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内容的相同点是:①开埠通商 ②开办工厂 ③割占土地 ④战争赔款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七七事变的爆发10.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质是:A、开辟新战场
4、B、收复失地 C、协助正面战场 D、壮大人民革命力量11.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大战场的相同点是:A、实行相同的抗战路线 B、动员组织民众抗战 C、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13.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是①徐州会战②百团大战③仁安羌战役④武汉会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4.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
5、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的主要战略战术是A.正面战场的阵地战B.集中优势的攻坚战C.独立自主的游击战D.转战各地的运动战15.关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民党军队是抗击日军的主力B.陕甘宁边区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C.存在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D.挫败了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16.决定国共合作抗日的最重要因素是:A、国内形势 B、社会性质 C、国际形势 D、社会主要矛盾17.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支持 D、正确的战略战术18.从内容
6、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②带有强烈小农意识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20.《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本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1.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A、君主专制政体的
7、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民主时代的到来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2.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主要是指它①有了较为明确的革命纲领②有统一的全国政党领导③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④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际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4.在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勘称中
8、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5.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