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

ID:28943417

大小:1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5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的设计【摘要】问题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一堂课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数学解决、情感态度等,按照一定逻辑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锻炼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设计方式.问题链的设计应找准知识传授支撑点,问题链的设计应分解知识学习的疑难点,问题链的设计应明晰知识接受的模糊点,问题链的设计应优化知识结构的零散点.【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1.问题链是什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是师生的情感和数学知识构建的共同体.把数学知识与人构建成一个共同体,

2、让师生在课堂中思维能发生碰撞,创造思维的火花,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渐进式、全方位的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提高教学效率.问题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一堂课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数学解决、情感态度等,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一组问题,构成问题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形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锻炼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设

3、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2.为什么要设计问题链.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提问随意,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有的过于简单,把学生当成什么都不懂;有的提问过多,不分主次,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师问生答,使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这样的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思维的碰撞,更无从感悟数学的思维美、情趣美、简洁美.数学是一门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是当今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

4、个切入点.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更利于与学生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连续性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问题链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和运用.3.怎样设计数学课堂上的问题链.3.1问题链的设计应找准知识传授的支撑点.课堂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要注意适度性,即要考虑难度、有效度和思考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学到数学

5、知识,“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并能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使数学的学习更加有效.如《积的乘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计算:如果把变为,即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个结果还能化简吗?问题2计算:的结果,你有哪些方法?问题3计算:与,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让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基础上,层层递进展开.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把变为,就把同底数幂的乘方转化为积的乘方,使新知识的渗透,不留痕迹.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后,再计算,学生可以把底数看着为和两部分,即;或者把底数看着为和两部分.渗透

6、转化的数学思想,得到推广公式,它是以为知识的支撑点.而问题计算与,则是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这个式子可以逆用.采用计算,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这三个问题的设计,都考虑到学生思考知识的支撑点,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3.2问题链的设计应分解知识学习的疑难点.通过问题链阶梯性有针对性的设计,使学生体验疑难点,能顺着问题链的阶梯深入思考,使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不断产生,突破疑难点带来的数学学习上出现的瓶颈,从而掌握数学的内涵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积的乘方》,当引导学生得到把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

7、位置,即仍然成立后,让学生完成以下的练习:计算:(1);(2);(3).这三个练习题,第一个直接应用,满足思维层次稍差的学生的需求;第二个,需要稍作变化;第三个题解法很多,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学生将会选择不同的方法.事实上,在课堂上,我获得学生带给我的巨大惊喜.以下是学生对(3)题的三种解法.生1:.生2:.生3:.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解法,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想到的,而第三种解法,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的教师预料之外的.因为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释放,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