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

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

ID:27909592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_第1页
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_第2页
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_第3页
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_第4页
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策略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说:“什么是最美的一一和谐”。人们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见和谐之重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时常体验到钻研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疲劳和智力疲乏,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的全而发展。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典故趣事质疑激趣,使学生身心和谐。典故趣事能使学生摒弃杂念,

2、放松身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1,“借牛分牛”故事展现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的运用:古代印度冇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尖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老二分总数的,老三分总数的。按印度教规,牛被视为祌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三兄弟为分牛一事绞尽脑汁,却无计可施,最后诉诸官府,而官府一筹莫展。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可得10头,老二分可得5头,老三分可得4头。你们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给我!”真是妙极了!不过,人们在钦佩

3、之余却又困惑起来了,老大似乎只该老师经过分析分9.5头,最后他怎么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使问题转化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

4、q

5、

6、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4,在“立体几何”导言课中,先让学生用六根长为a的火柴,搭成四个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这个操作看似简单,每个学生都雄心勃勃,有非做出来不可的架势,但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局限于平面思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用六根火柴搭成一个正四面体时,学生茅塞顿幵,以此将学生带进“立体几何”的大门。例5,动手量一量实心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有的量棱长,有的用勾股定理计算,场面非常热闹,一旦解密量搬动后的Bl΄C的长即可。学生豁然开朗,喜笑颜开。三、挖掘教材隐含联系,使学

7、生思维和谐。学生学习新知与已有旧知常常存在“断点”,教学屮要找出这些“断点”,找准“最近发展区”,做好“结点”,使知识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学生思维和谐发展。例6,椭圆第二定义的教学,课本中由例题:点M(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c〉0),求点M的轨迹,给出了椭圆的第二定义,学生对此定义感到突然、困惑:1.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式给椭圆下定义呢?2.两种定义等价吗?3.到定点(c,0)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为的轨迹,与到定点(一c,0)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为的轨迹

8、是一回事吗?学生的困惑,主耍是学生对第二定义感到陌生、突然、不熟悉,甚至不自然,宄其原因是由于第一定义在学生的脑海中己“先入为主”,学生对它太熟悉,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缘故,以至于一提到椭圆的定义,学生更多认同是椭圆的第一定义。因此,找出第一定义与第二定义的结合点是学习的关键。回顾第一定义的推导:设M(x,y)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2c(c〉0),M与F1和F2的距离的和等于正常数2a,则F1和F2的坐标分别是(一c,0)和(c,0)。椭圆就是集合P={M

9、

10、MFl

11、+

12、MF2

13、=2a}把

14、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a2—cx=a。将系数提出来,,容易整理成这是个全新而富有明显几何意义的关系式,由它就可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引入椭圆第二定义。在第一定义的推导过程中顺利地解决了上述3个问题,暴露了思维过程,使学生的忠维和谐。四、恰当使用多媒体,使学生视觉和谐。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展示出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7,“用平面截成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截妞问题。例8,“三角函数y=Asin(ox+4

15、>)+K的图象可由y=sin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通过演示,直观地暴露变换过程,学生视觉愉悦,仿佛欣赏魔术,在欣赏屮掌握了知识。五、运用比喻,使学生认知结构和谐。恰当的比喻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内谷。例9,记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A—点垂直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可打比喻且表演:一个人头靠墙且直立于地面,则这个人一定紧贴墙面。这样学生就能借助于这个“形象”的比喻很快记住这条“抽象”的性质。比喻实际是把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