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

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

ID:27267890

大小:7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2

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_第1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_第2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_第3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_第4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下品德与社会备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宽以待人好的一面是可以让人感觉到你胸襟开阔,度量大,不计较,爽快,不记仇,待人也不苛刻,实在,厚道。所以都愿意和你交朋友,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做人都是斤斤计较追名逐利,所以像这种人品会很难得。你如果遇到难处也愿意都帮你。不好的一点就是有些人不知好歹,觉得你这样子就是没心计,好欺负,所以会处处刁难你。把你不放在眼里。          中国古代通信方式一、烽火传军情    1994年11月7日,原邮电部发行《中华全国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图案为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的汉代烽火台遗址,边纸上的文字为1974年在甘肃居延地区破城子烽塞遗址出土的东汉

2、初年《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上的部分内容,再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西北边陲“谨侯望,通烽火”的历史遗迹。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

3、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鸿雁传书    1958年7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邮电部长会议》纪念邮票一套2枚,面值分别为4分和8分,图案都是工作中的广播发射塔和正在蓝天上高高飞翔的大雁。这只飞雁,用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来象征邮政通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

4、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凶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凶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

5、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唐朝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让鸿雁捎去。    以上两则“鸿雁传书”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鸿雁传书”也就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了。    三、鱼传尺素    1990年11月2

6、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姑苏驿,边纸图案为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些鱼形铭文,用的是“鱼传尺素”的说法来象征邮政通信。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

7、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

8、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