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椭圆定义的分析椭圆是常见的圆锥曲线,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学生对椭圆已有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掌握椭圆的本质特征,得到椭圆的定义,教材介绍了一种画椭圆的方法,通过画图过程揭示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在讲解椭圆定义时,对“常数”加上了一个条件,即常数要大于
2、F1F2
3、。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出现两种特殊情况,即轨迹为一条线段或无轨迹。对于这两种情况,教学中可以及时加以说明,学生是不难理解的;而且可以加深对“常数要大于
4、F1F2
5、”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ΔMF1F2中,两边之和大于
6、第三边来理解。当然这样做的弊端是忽略特殊情况,即点M位于椭圆长轴端点的情形。在椭圆定义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展示椭圆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椭圆上的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从而为坐标系的选择和椭圆方程的建立奠定基础。2、椭圆标准方程建立的分析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曲线上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的坐标不同,曲线的方程也不同。为了使方程简单,坐标系的选择要恰当。怎样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要跟剧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注意使已知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尽可能简单,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注意到图形的对称性,不难想到使x轴经过两个定点F1、F2,并
7、且使坐标原点与线段F1F2的中点重合,这样,两个定点的坐标比较简单,便于推导方程。在求方程时,设椭圆的焦距为2c(c>0),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和为2a(a>0),当然a>c,这是为了使焦点及长轴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不出现分式,以便导出的椭圆方程形式简单。带根式的方程的化简是学生感到困难的,是教学难点,特别是由点M适合的条件所列出的方程为两个根式的和等于一个非零常数的形式,化简时要进行两次平方,方程中字母超过3个,且次数高、项数多,初中代数中没有做过这样的题目。我们教学时,要注意说明这类方程化简的方法,一般来说:(1)
8、方程中只有一个根式时,需将它单独留在方程的一边,把其他的各项移到另一边;(2)方程中有两个根式时,需将它们分散,放在方程的两边,使其中一边只有一个根式。求得椭圆的方程(指)以后,教科书指出“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椭圆上,由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可知,方程是椭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曲线与方程”关系的认识。在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后教科书提出一个思考题:“如果焦点F1、F2在y轴上,且点F1、F2的坐标分别为(0,-c),(0,c),a,b的意义同上
9、,那么椭圆的标准方程时什么?”稍加思索,学生不难发现,应该把方程中x、y顺序对换,得到椭圆的另一个标准方程。这样一来,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个。3、对椭圆标准方程认识的分析在给出椭圆的两个标准方程以后,应向学生指出一下几点:[来(1)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a>b>0。(2)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如果焦点在x轴上,那么焦点坐标为(-c,0),(c,0);如果焦点在y轴上,那么焦点坐标为(0,-c),(0,c)。(3)a,b,c始终满足关系式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通过对必修3《直线与圆》以及选修2-1《2.1曲线与方
10、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了解了用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及其基本步骤,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高中学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建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使得进一步探究学习本节内容成为可能。但是,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椭圆定义的归纳概括、方程的推导化简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探究学习受阻,教师要适时予以指导。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2、过程与方
11、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合作、归纳、促进合作意识(2)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描述,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来(3)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五、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设计:探究式教学方法教
12、师为主导:设置情境、问题诱导学生为主体: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归纳抽象→总结规律2、学法设计: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种机会:(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2)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3)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4)提供成功的机会。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