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850
大小:167.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07-15
《《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讲义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讲义纲要第一讲概论一: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1.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的最主要类型2.诗与人的身份、学识、涵养建功立业扫荡天下大济苍生以展宏志;诗词曲赋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以娱人生。3.诗与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4.诗与禅宗、与卦命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个偈体现了两种修行的境界,神秀的境界是:修身,修心,克制欲望的层面,而慧能的境界是:无身,无我的境界。无名(宋尼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垄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
2、枝头已十分。卦命:小子早趋庭,青云久问程。贵人来助力,花谢子还成。(此爻主孝子获福。出而谋为。自有贵人相助。花落宝结。喜气盈门。)5.诗与对联文化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称之为楹联,俗一点叫它是对子。追溯它的历史,则源远流长,直可攀于五代;考察它的应用,则三教九流,多曾见于各处:既可题于园林亭榭、寺庙祠宇,又可用于婚丧寿挽、门宅店市。真可谓“浅深皆成趣,雅俗均可赏”。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
3、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苏小妹:双手推开窗前月,秦观:――――――二:中国诗学的整体特征1.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1)从经济形态上看,是农业型社会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希腊社会的商业型经济36《诗经》与《荷马史诗》(1)从政治形态上看,是宗法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地、直接地表现为以氏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关系,即以纲常伦理、上下尊卑为核心的亲族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和、协调;社会的次序、等级主要依靠伦理道德来维持,而不是外在的法律、法规。希腊社会:政治民主制
4、度《梭伦法典》2.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性格和传统精神(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侧重人与自然的融洽与亲和,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人二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在天人关系上,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儒家追求“主客合一”。在价值上,实现人与天、地的三者合一。《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中庸》进一步发挥“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通过对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而在价值上取法于天地,从而在
5、价值上与天、地合一,这也就是儒家学者们常讲的天、地、人并列为“三极”,亦即“与天地参”。《周易》讲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并非现代汉语中所理解的“道德”,而是广义的“德性”,或曰精神价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最早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命题的是张载:“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可以成圣”。这里所讲的,其实仍是在发挥《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哲学路向,仍然是价值论上的人与天、地的“主客合一”。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明确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在人与
6、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以无为为宗旨,返朴归真,回归到无智无欲的“小国寡民”社会。道教的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向往和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正如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所描述的忘我于自然的画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寓居”。“深山藏古寺”体现中国天人合一宇宙观中国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
7、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8、》)、“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2)在对人的看法上,重视人的道德情操的完善,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志士仁人的标准。《左传·襄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