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95870
大小:1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1
《必修部分学习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部分學習單元表達與應用——創意寫作一、學習目標閱讀不同類型的作品,積累素材,掌握各種創意策略,培養創造性思考能力和靈活變通、勇於創新的思維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意寫作能力和興趣。二、學習重點閱讀範疇:w分析作品結構、寫作技巧w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和二者相結合的美寫作範疇:w運用基本的創作手法和技巧進行創作w掌握寫作策略:多讀多聽、多觀察,運用聯想、想像,豐富寫作內容w掌握寫作策略:運用創意策略w培養創作意識,主動投入,體會寫作樂趣思維範疇:w培養思維能力:創造性思考能力w培養良好的思維素質:深刻全面、靈活變通、勇於
2、創新三、課節共22節(每節40分鐘)四、學習材料甲選用學習材料:1.埃茲拉‧龐德《地鐵車站》2.也斯《給苦瓜的頌詩》、《中午在鰂魚涌》3.艾青《礁石》、《鏡子》4.顧城《弧線》5.西西《店舖》、《浮城誌異》6.蘇軾《題西林壁》7.蘇軾《前赤壁賦》(節錄)8.李商隱《夜雨寄北》9.洛夫《與李賀共飲》10.余光中《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11.崔護《題都城南莊》12.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13.劉以鬯《打錯了》、《吵架》14.普雷‧維爾《早餐》15.馬克‧吐溫《丈夫支出賬單中的一頁》乙建議配合閱讀書籍:1.集思編《梁秉鈞卷》2
3、.劉以鬯編《劉以鬯卷》3.何福仁編《西西卷》4.伊諾羅‧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教學活動構思和備註透視物象,縱橫聯想第1-5節學習重點閱讀範疇:本單元深化中三級單元二「建立基礎(二)——想像」中所學習的各種寫作策略。w分析寫作技巧w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和二者相互結合的美寫作範疇:w掌握寫作策略:多觀察,運用聯想、想像,豐富寫作內容;運用創意策略(強烈組合法)思維範疇:w培養思維能力:創造性思考能力w培養良好的思維素質:深刻全面教學步驟1.讓學生以約50字描述地鐵車站的景象,然後與同學互相比較彼此所寫的有何不同。2.
4、自讀埃茲拉‧龐德《地鐵車站》一詩,讓學生賞析詩人運用的意象。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EzraPound《地鐵車站》一詩,全詩只有兩行,運用意象將地鐵車站的景象描繪出來。據說詩人最初是寫了130多行的。3.導讀也斯《給苦瓜的頌詩》,讓學生:透視事物的表象,展開聯想、想像,從而產生獨特的感受,或悟出哲理。觀察苦瓜,然後進行片段寫作。與也斯的作品比較,評價自己作品的優劣。分析作者如何將個人的感情投射到苦瓜之中。鼓勵學生閱讀集思編《梁秉鈞卷》4.導讀艾青《礁石》及《鏡子》,讓學生探討詩歌中蘊含的哲理。可讓學生聯繫個人的經驗、詩作的
5、時代背景、對詩人的認識等,自由發揮,作多層次的分析。5.導讀顧城《弧線》: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弧線」,讓學生運用聯想、想像,寫下與弧線有關的事物。作家運用聯想,將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繫起來,空間的遠近全由作者主宰,空間愈大、距離愈遠,產生的陌生感愈強,作品愈富藝術感。讓學生閱讀詩作,分析和探討作者所描寫的事物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關係。探討作品的主題思想。1.分組寫作:學生自擬題目,選取數種沒有關聯的事物表達一個主題。然後由同學選出最有創意、最合理和最有深意的組合。強烈組合法。2.總結:生活素材用之不竭,只要細心觀察,
6、對生活的感受會愈加深刻。這種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能力,往往使人能透視客觀事物的表象,看到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或哲理。以心察物,激發情感第6-10節學習重點閱讀範疇:w分析寫作技巧w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和二者相互結合的美寫作範疇:w掌握寫作策略:i.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寫作內容ii.多觀察,運用聯想、想像,豐富寫作內容品德情意:w熱愛生活思維範疇:w培養思維能力:創造性思考能力w培養良好的思維素質:深刻全面、靈活變通、勇於創新教學步驟1.觀察日誌:教師先讓學生選擇每天都會經過的一條街道進行觀察,記錄一天不同時段的
7、人、事、景物,並寫下不同時段的感受。學生可不斷更新該份觀察報告,加入不同時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多觀察和關懷身邊的人和事,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加深對生活、社會、人生等問題的思考和體會,並能享受創作的愉悅。2.自讀梁秉鈞《中午在鰂魚涌》,讓學生:也可選讀余光中《過獅子山隧道》,讓學生分析詩中所運用的意象和比喻,並探討詩人如何借題發揮,抒發個人感受。指出詩中描寫了多少人和事,讓學生分析詩人如何觀察入微。品味語言,體味詩人在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導讀西西《店舖》,讓學生:分析作者如何從氣味、顏色、聲音寫出不同店舖的特色。多感
8、官觀察。分析作者如何運用聯想和想像。探討作者在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領悟作者以「萬物自有生命,只消喚醒它們的靈魂」作結的深意。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熱愛傳統文化。4.導讀蘇軾《題西林壁》及《前赤壁賦》(節選「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至「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讓學生賞析詩人由景物所悟出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