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中的归纳与猜想教学

浅议新课标中的归纳与猜想教学

ID:24509373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议新课标中的归纳与猜想教学_第1页
浅议新课标中的归纳与猜想教学_第2页
浅议新课标中的归纳与猜想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新课标中的归纳与猜想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新课标中的归纳与猜想教学刘良土(常山县同弓初中,浙江衢州324200)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归纳、猜想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新课标》提出:“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获得数学猜想,并能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范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猜想能力,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猜想能力的方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两案例对比引发的思考案例一“:谁的点子好探索规律专题学习”数学片断。问

2、题1:多媒体展示一列数7、12、17、22、27、32、_、_。师:第7个数、第8个数是什么?(学生都会轻易地答:是37、42。)师:那么第100个数是什么?为什么?生:是502,因为:7=2+5、12=2+5×2、17=2+5×3、22=2+5×4、27=2+5×5、32=2+5×6,那么第100个数就是2+5×100=502。师:非常好,他发现了这些数可以拆开来……,没等教师讲完,一学生举手“老师我还可以这样拆7不动,12可以看作7+5,17可以看作7+5×2,22可以看作7+5&tim

3、es;3……,那么第100数可以看作7+5×99=502o师:不错!这些数可以把它用不同的方法拆开来,然后根据序号找到第100个数,第100个数会了以后,那么第n个数呢?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回答是5n+2。此时教师指山:刚才我们探索只限于“数”一矣,下面我们一起探索“形一类。问题2: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正方形。(2)照这样搭法第100个这样的图形需根火柴。生:图1一共7根,图2—共12根,图3共17根,所以7、12、17……可根据第1题把数拆分,则第100个图形是2+5×100=502生:也可以用形状来拆,图1拆成+,图2拆成++,第100个图形可以

4、拆成+100个,所以是502。整堂课,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快速掌握了“规律”探索题的做法。而在不久前笔者听了一堂课,同样一个问题,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案例二:问题:7、12、17、22、27、32、_、_,第n项_。在求第n项吋,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空间,见学生没有反应,便匆匆告诉学生:“对于这类规律的数(后一项与前一项差一定吋),第n项的算法是:“第一项+公共的差×(n-1),要把这个公式记牢。”两节课的对比,不禁发人深思。第一位教师把上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归纳探索解法上,第二位则把高中的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告知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重结

5、论轻过程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本身,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归纳、猜想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1.注重数学教学的过程化,让学生充分经历归纳、猜想的基本过程教师应把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运算法则、思路分析等过程充分“暴露”给学生,同吋不仅要讲成形的方法,还要把自己猜测试探的心理过程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归纳、猜想水平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重在“悟”,特别是归纳、猜想思想,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教学一定要注意“过程性”。2.进行有效引导,提供给学生归纳、猜想的平台要培养学生归纳猜想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会观察,会按照自己的直觉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教师要积

6、极有效地引导,防止学生漫无目的的猜测。案例三:多边形(第一课时教学)的教学片断操作1:你会画四边形吗?如果会,请试画一个。操作2:拿起你手中的四边形,找出四个内角,并作上记号,剪下四个内角,把它们拼在一起(四个角的顶点重合),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引导,学生非常明确,他们会把四个角拼在一起,发现四个角拼成一个周角。如果教师直接问:“请观察四边形四个角,猜一下它们有什么关系?”那么学生就会毫无目标,找不到方向。因此,只要教师适当有效地引导,学生自然就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思考,进行有0的猜想。三、课堂教学中学生归纳、猜想能力培养要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这对教

7、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需要教师平时不断地学习,及吋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策略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调整,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思维的“钥匙”,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