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

“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

ID:23401775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相异构想”对学习生物的干扰及应对策略  摘要“相异构想”是学生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错误思维,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影响了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造成学习困难。本文根据“相异构想”的来源和高中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提出了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和建构生物新概念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相异构想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37-03  一、“相异构想”的提出  研究表明,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以前,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已经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这些非科学的概念称为前

2、科学概念(前概念),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错误思维称之为“相异构想(alternativeframeworks)”。“相异构想”的存在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可能会不同,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记住了科学概念的定义,但没有真正理解科学概念的实质。学生的理解常常与大量的直觉经验和信念联系在一起,根植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中,而且常常对它们深信不疑。因此,生物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有意识、有策

3、略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感知新信息,把握实质,促使学生的旧观念向新观念转变,进行有效教学。  二、“相异构想”的来源及对学习的干扰  1.日常感觉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和感知而形成了一些知识经验。由于实践认知的局限性,学生的认识有的是表面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有的则是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这是形成“相异构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例如,把植物学上的花冠部分叫做花,把马铃薯和藕当做根,把蝙蝠划为鸟类,把鲸鱼归为鱼类,认为糖类都是甜的,细菌都是有害的。  2.习惯称呼的曲解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

4、惯的概括或称呼,往往有很多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我心里想……”会导致“心脏的功能是思考”的错误认识,把“心、脑功能”混淆;又如把菊科花卉的头状花序当作一朵花,把银杏的种子称为“白果”,把肉质可食的果皮叫做果肉,把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果实都叫做种子。这些称呼导致的“相异构想”也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  3.前知识的负迁移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各学科之间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互影响的现象,这些影响一般是积极的,但有时也是消极的。例如,学生学习了RNA的相关知识后,由于前面所学的DNA分子中“A=T,G=C”成立。有些学生误

5、认为在RNA分子中“A=U,G=C”9也一定成立。生物学知识本身有时也会使学生因一知半解而产生错误认识。例如,学生学习了有关食物消化的知识后,知道食物中的不同成分是由相应的消化酶帮助消化的,学生则很容易误解为草食性动物的消化腺能分泌大量的纤维素酶。  4.类似概念的干扰  生物学中有很多字面相近、含意相似或属性相关的概念。由于它们之间对比度小,个性不够鲜明,在思维过程中就会产生误导性联想和思维分歧化,出现概念间本质属性的混淆。例如一倍体和单倍体、叶子和子叶、胚囊和囊胚、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质粒和质体、呼吸和呼吸作用等。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够,把握不住它们

6、的本质和区别,就极容易混淆或写错。  5.错误信息的干扰  教辅或教师提供的不准确信息,或对本来正确的信息进行了错误的解释,学生一旦接受了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建立错误的概念,而这些错误的概念又会对新信息的接受产生影响,导致新的“相异构想”。学习过程恶性循环,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是一系列错误的概念,甚至形成错误的概念体系。另外,在讲解生物学知识时,由于某个知识点的教学需要。有些教师会过分地突出某一现象或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忽视了相关的其他知识,造成了偏概念,产生了“相异构想”9。例如讲解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时,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讲授渗透作用,却很少或根本不提吸胀

7、作用。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偏概念: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只有渗透作用。实际上植物细胞在吸水时,既有渗透作用也有吸胀作用(如根尖分生区、种子萌发时对水的吸收),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渗透作用占主体罢了。  6.教学方式的影响  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在教法上采用了传统观念上的“填鸭式”教学。备课时不“备学生”只“备教材”,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认识,有意无意地将学生的头脑当作一块“白板”进行“灌输”,灌输式教学或简单的结论式教学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科学概念。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一知半解,对生物学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

8、和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采取经验的解题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