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74674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让个性化在阅读教学中熠熠生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个性化在阅读教学中熠熠生辉【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笔者认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具体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化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探讨 【】G622【】A【】1674-4810(2011)21-0139-01 个性化阅读是指阅读者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的交流,阅读者不同的知识储备、不同的情感体验将会对阅读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个阅读者所感悟到的内容极
2、具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站在孩子的视界去引领 其实,真正静下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深思,我们会发现,课堂常常只是优生展示的舞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或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教师只要求他们的答案顺着自己事先预设好的答案走,而忽视了站在学生的视界读文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只能是成人的视角与价值观在学生头脑里的一次次强加。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三亚落日》一文时,问学生: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三亚落日的特点?学生回答:“令人流连的三亚落日”、“壮观的三亚落日”,老师都说是错的。叫了好多学生,最后有一个学生回答出老师所期待的书上的
3、答案:“美妙绝伦的三亚落日”。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视角帮学生找到激活其思维与知识储备的点,不期而遇的精彩会时时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的精彩是真实的,这样的课堂是智慧与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涌动。 二基于儿童立场去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为主,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主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让自己的情感在文字间流动,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中碰撞,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许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的收获是不成熟的
4、、是肤浅的,但这毕竟是孩子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获得的,这样的收获让孩子受益匪浅、铭记于心。 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体现个性化。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后,我让学生展示一下学习收获,有的学生选择了诵读、有的学生选择了绘画、有的学生选择了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学生在作业上多元地巩固了本课内容,体现作业的多样化,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学习中让个性得到了发展。 学生的课堂展示同样可以体现个性化。孩子们的知识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上,我根据不同孩子的知识储备,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中增加自信
5、,培养个性。 三致力于学生发展去拓展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书籍感兴趣,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向他们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宝葫芦的秘密》等;有些学生特别喜欢故事,就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童话名著;有些同学写作水平突出,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使他们有比较学习的机会。 另外,个性化阅读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
6、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学生大力推荐与这篇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样尊重个性,内外结合的阅读,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四着力语文素养去积淀 理解与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个性化的表达。教师应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性化阅读让课堂表达精彩纷呈
7、。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登车疾驰去”这一片段时,我启发学生:你关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又让你读懂了什么?几分钟后,课堂上要发言的小手如林。有孩子说:“‘郑重’说明肖邦接受银杯时很认真,可见他很爱国。”有孩子说:“‘郑重’看出他对老师的尊重。”有孩子说:“‘回头望了望华沙城’说明他舍不得离开。”我不失时机地加一句:“因为爱,所以不舍!”可就在这时,一个学生提出质疑:“既然不舍,为什么还‘登上马车,疾驰而去’?”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这时,我没有把“准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肖邦在国难当头时离开祖国不是一个逃兵吗?”教室中议论的声音更大了。
8、 这时,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