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51745
大小:8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5
《银发族临终关怀服务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銀髮族臨終關懷服務之探討紀潔芳 鄭璿宜(抽印本)南華大學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生命教育研討會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銀髮族臨終關懷服務之探討紀潔芳吳鳳技術學院教授兼系主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兼任教授jfchi@mail.wfc.edu.tw鄭璿宜生命教育研究計劃助理anina1.tw@yahoo.com.tw壹、前言臨終關懷即指對每個人臨終事項之關心與照護,所關懷的範圍可分為積極關懷的對象及優先關懷的對象。所謂積極關懷的對象即指學校教育與成人教育。而優先關懷的對象主要為老人、重病者、意外死亡者及動物。台灣地區以往對老人(即65歲以上者)身體照護之研
2、究文獻較多,而對老人生死教育之研究文獻較少,本報告即以銀髮族心理及靈性臨終關懷為探討對象。孔老夫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即指在位之領導者能盡心做好對老人(雙親)臨終關懷的事情及能至誠懇切對祖先之祭祀追念,則上行下效,以孝治天下,社會風氣會趨於篤厚。所謂慎終包括事先對老人家之身後事有妥善規劃、老人家臨終時隨侍在側,令老人家安然有尊嚴離去及老人家去世後,盡心如法辦理喪事。養生送死乃人倫大事,生育子女從胎教開始到對老人家臨終大事宜事先規劃及有所準備乃為人子女應有之本分。台灣地區在八十年代即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據內政部統計至92年底65歲以
3、上老人(以下通稱銀髮族)有2087734人,佔總人口之9.24%(內政部民93),並有逐年增加之趨勢,故提升對銀髮族臨終關懷之服務乃當務之急,有關銀髮族之臨終關懷範圍包括身心靈之關懷。本研究乃著重於銀髮族心境及靈性關懷之探討。貳、銀髮族生死教育之特色與推動研究者曾有三學期時間在社區長青大學為銀髮族朋友開授生死教育課程(以身心臨整體健康名稱開課較契合機緣),另對銀髮族或重病者臨終助念亦屬研究者之心願,為個人重要之社會服務工作,包括研究者雙親在內約累積將近兩百多位臨終關懷個案。本節及下節將分敘銀髮族生死教育推動之特色及案例介紹,有關銀髮族之生
4、死心靈及生死教育推動之特色為:一、老年人對死亡問題較敏感,除極少數豁達的老人外,大多數老人皆避而不談,但在其心中卻深深憂慮著死亡的問題,此皆影響其身心健康,如果能透過團體上課方式,則老年人較能在自然中接受死亡準備之知識,尤其是個案報導(最好是其熟悉之人),則往往有較好之示範效果。二、在課程名稱上“身心靈整體健康”或許是可考慮之名稱,契機及不刺激。在教學中可先介紹適合老年人之健康飲食及身體保養,最好能配合實際品嚐活動。在用真心誠意建立良好之互動後、透過死亡理念之建立,期能減輕銀髮族對死亡之恐懼、不安、焦慮、埋怨牽掛等心理,並能期望其未來世界
5、有所認知充滿希望及信心,而進一步願做好臨終準備。三、教學參觀亦是有效之教學活動,唯帶銀髮族出門宜有妥善之安排。四、「生命回顧法」在教學中,常能提昇老人對自己的信心,有部分老人甚至在學期末願上台報告自己對後事處理的看法,而平日在與晚輩相處中亦較能開放心胸,調整較權威及固執的見解,能接受較不同的看法。通常生命回顧法與生命回饋法都能直指人心、震撼生命與滋潤生命,不但可用於學校教學,同時對臨終病人與老人關懷,也能產生很大的生命回響。雖然有關生命回顧最初是用於老人及重病人,但據後來之實務經驗生命回顧可用於生命中任何一個時期,無論從小學、中學或大學均
6、有特殊功效。生命回饋乃是回饋別人在我們生命中曾經做過的事,可將自己的感受回饋於別人的生命中。生命回顧如果運用的當,常可幫助老人、重病人或一般人及學生走出沮喪。通常有四項功能(趙可式,民81):(一)重整秩序(makeorder)(二)發現或重新詮釋〝意義〞(三)釋放衝突或不滿(reconcileconflict&disappointment)(四)放下(lettinggo)有關之案例將於下節分享五、銀髮族生死學教育之開課方式較多元化,或可不拘形式之教學,所重視的是實質效果。六、台灣地區目前各公益、學術、宗教等團體所舉辦之專題講演及研討會:
7、如安寧照顧基金會、康泰文教基金會、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生命線、觀音線、台中佛教蓮社臨終助念講座等皆經常舉辦相關講演及研討會。以上團體不但是知識傳授,還有眾多義工提供安寧照顧、臨終關懷等服務、服務態度及成效皆令人感佩。七、以上所列團體大多數接受個案服務,此對重病人或老人之教育、服務及關懷是最直接,最切合需要甚至擴大至對臨終者全家之教育。八、一般而言,銀髮族生死教育的教學效果較好,主要原因是來參加學習的學員絕大多數是自動自發的,或基於興趣,求知、或為未來作準備或基於目前實際需要,故學習動機非常強烈。而授課者亦大多是有宏願的、義務的、服務的。如
8、之,求學者用恭敬心叩頭求學,教學者用恭敬心誠懇教學,兩相契合,殊勝之教學效果是可期待的。九、在教學中除理論知識的解說外,實作練習、個案經驗分享,亦是教學的重點,是非常講求實用的,或許立即就能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