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30189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探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广安638000)【摘要】临终关怀是有组织的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使病人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通过我们对2例临终关怀患者的做法和体会,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应有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不足;死亡教育缺失等。临终关怀服务是一项长远发展的事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政府部门要改进教育体制,注重临终关怀服务人才
2、的培训,完善医疗组织机构,使临终关怀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关键词】社区医院;临终关怀【中图分类号】R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56-02临终关怀是有组织的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钮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使病人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1]。通常是指预期生存期只有6个月或少于6个月的患者,临终关怀既不延长生命,也不加速死亡,最关注的是患者的尊严[2],随着
3、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临终关怀护理服务也从医院和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发展到了社区[3]。我中心尝试性地做了一些临终关怀服务,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供大家探讨.1.资料与方法例1.患儿,男,13岁,患脑干出血3+月,经辗转外地三甲医院治疗无好转而转入我社区,患儿抱人病房,呈深昏迷状,外带胃管、氧气管,患儿的预期生存期只是U头谈话交代。例2.患者,女,47岁,于2009年8月确诊为卵巢癌,于2015年5月1日死亡,患者2009年第一次手术后化疗预期生存期3〜5年,2013年病情复
4、发,2014年10月进行第二次手术后继续化疗预期生存期3〜6个月。1.方法例1患儿经全科医生评估后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患儿家属不同意转,鉴于患儿病情危重全科医生不敢接收,最终家属把患儿带冋家。例2患者于2015年4月9日到四川华西医院检查后确认治疗意义不大,建议回当地姑息疗养,于4月27日来我中心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患者止痛,发热吋进行物理降温,尿储留吋予以保留导尿,人便失禁时做好皮肤护理,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与家属讨论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对疾病知情的程度及希望了解病情的程度适吋告知病情,当患者出现
5、昏迷时,在和家属商定后我们采取注重护理,而未过多使用药物治疗方案,患者死亡后做好尸体料理及家属安抚工作。2.结果例1患儿因不是本辖区内居民未留下电话及住址,没有做随访工作,预估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患儿生存质量不高;例2患者去世吋很安详,家属对医务人员的处置很满意,在把后世办完后来医院结清费用时非常感谢社区医务人员,收到良好社会效益。3.讨论4.1例1患儿我们没冇接收,考虑到是儿童,没有明确预期生存期,社区有明确双向转诊原则,对于危重病人社区要向上级医院转诊,全科医生也怕出现医疗纠纷,我市未成立临终关怀机构,未受法律保
6、护.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科学化、法制化、专业化是必由之路[4】。确定临终关怀实施规程,规范优死程序,实施遗嘱和预嘱制度,使临终关怀在实践的治疗、操作、管理、善终等各个环节上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临终关怀的实践提供依据[5】。因此要通过立法来对临终关怀进行规范监督,使其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吋也为临终关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以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4.2例2患者我们在医疗活动中注重护理,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未过多治疗,虽然患者死吋安详,家属满意,但部分医务人员提出异议,
7、中国未实行安乐死,医务人员似乎违背救死扶伤的原则。但临终关怀的理念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因而其体现的是与技术医学完全不同的“人文医学”的精神,它把被分割成部分的病人还原成-个具有身、心、灵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完整的“人”,真正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临终关怀的实质是提高临终阶段生活质量和追求安详死亡、追求死亡过程的健康状态[6】。4.3社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缺乏:虽然我们试着接收临终病人,但我们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没有经过临终关怀专门知识培训,在治疗上尽量符合家属心意,为防医疗纠纷,明知治疗已毫无意义,只需做
8、临终关怀,但与家属沟通吋在知情同意书上要求患者家属签上“放弃治疗”;对于镇痛药的使用、临终关怀病人及家属心理方面等也感知识不足。国家应尽快出台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培训,使其更好的服务。4.4医务人员死亡教育缺失例2患者是我们社区成立以来第一例死亡患者,医务人员在面对死亡时感到悲伤。作为医务人员应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因为医护人员正确的死亡观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开展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