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43586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 周勋初,生于1929年4月,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8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诸子及楚辞。现为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全唐五代诗》第一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 罗根泽先生是我的老师。1959年时我由副博士研究生改为助教,编入古典文学教研组,罗先生时任教研组组长,我又
2、成了他属下的一员。罗先生常告诫我们年轻助教:“你们年轻人要多写东西。要趁着年轻写。年轻人顾虑少,年纪大了,顾虑多了,也就不太好动笔了。”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含有对学生一辈的期望与督促。 我是在1956年底考回南京大学中文系跟胡小石先生读副博士研究生的。不到一年,反右运动即起,交心、大批判、大跃进……接踵而来。书也读不下去了,索性改为助教。小石师本来叫我做有关《山海经》的学位论文,为此还曾力所能及地读了一些书,这时学业突告中止,此事只能中途停下来。 但我在读本科时听过胡小石师的楚辞课。小石师讲得很深,我学得也还认真。1959年时,小石师为应同
3、门谭优学君之请,又讲了一次楚辞。我在重听此课时勾起了很多回忆,想到马上要去接替重病在身的罗根泽师上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今后不可能再回过头来搞什么先秦文学,前时积累的一些心得如不及时记下,也就可能迅速遗忘,于是提起笔来一一写下,这就是后来出版的《九歌新考》一书。 这是我第一部完成的学术专着。后来我虽东涂西抹写了一二十种著作,但对《九歌新考》总是怀有特殊的感情。我体会到,根泽师的一番告诫确有道理。 现在常有人说,搞自然科学的人要趁年轻,老了就越来越跟不上新的发展了。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人,重积累,老了书读得多,学问也就越发成熟。这话未必正确。搞人文
4、科学的人也要趁年轻。这时思想活跃,感觉敏锐,更有可能发现新问题;况且年少气盛,初生犊儿不畏虎,更有可能闯出一条新路来。我就觉得自己眼下写文章时有些老气横秋,不像当年写《九歌新考》时那么浮想联翩,新见迭出。 《九歌新考》中共讨论了八个问题,我对其中“秦汉宗教一般”、“东皇太一考”、“楚辞河伯辨”三章最为满意。因为里面提出的一些观点,前人均未说过,资料也是自己发掘的。文中时与前贤商榷,突破了种种陈说,内有不少新的探索,这就得益于理论上的突破。 理论方面,我喜欢从神话、传说、民俗、宗教等多种角度观察问题。小石师认为,楚人不能祭祀河伯,因为古代人们
5、祭祀时有地域限制。他举了几个例子,北方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江淮之间不祀;海边的人祀海神天妃,中原地区的人不祭。依此推论,楚人就不能祭祀河伯。这是很有道理的。为此我多方探讨,检核各种资料,确信此说可以成立,于是依据此说而作了很多新的论证。 先秦之时楚国究竟属于什么社会,至今我仍说不清楚。但不管怎样,彼时各国的社会结构有其相同之处。统治者对人们的活动有种种限制,例如居室的高度,按照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同,都得遵守高低不等的规定,这种很早制订出来的准则,也就是所谓礼制。古代的礼书中多有记载。《礼记·祭法》上说:“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
6、则不祭。……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曰:“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礼记·王制》上也说:“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现在的人读古代礼书时,总觉得枯燥乏味,好像距离我们很远很远,实则礼书中包含的一些原理,可作学者研究地域文化的依据,也切合古今的人情物理,例如江苏人从来没有祭祀过陕西的华山和渭水,陕西人也从来不祭江苏的茅山和秦淮河,因为这些“山林、川谷、丘陵”非“民所取财用也”,故“不在祀典”。 这项原则,楚人一直遵循。《国语·楚语下》记昭王问礼,观射父曰:“古者先王日祭月享,
7、时类岁祀;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时。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韦昭注:“三辰,日、月、星。祀天地,谓二王之后,非二王之后,祭分野星山川而已。”可知楚人也认为各式人等在祭祀的范围上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上述原理,可知楚国就不能祀河伯,这与古史上的记载也相符。按天子诸侯祭其境内的名山大川,不亲临其地而遥祭,古代有一专门名词,叫“望”。《史记·楚世家》载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裴马因《集解》引服虔曰:“谓所受王命,祀其国中山川为望。”由此可知,“望”字已经成为名山大川的代称,
8、并寓疆界之义。它的得名,乃由祭法而来。 楚国“望不过江、汉”,河非楚望,故楚人不可能去祭河伯。 这给近代楚辞研究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既然楚人不能祭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