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52653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护理进展泰州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有创性护理操作,其并发症对置管效果的影响不应忽视。木文就PICC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行综述。【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92-0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现代护理领域里的一门新技术,
2、能够避免频繁的静脉穿刺,使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的影响,保留时间长,可由护•上床旁插管,因而H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但在的置管及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险,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2],所以置管后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近年来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关的护理综述如下:1出血、渗血穿刺点出血、渗血是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穿刺后24h内发生,常见原因:PICC置管穿刺针头较粗;局部损伤较大;患者凝血功能欠佳;化疗后患者骨髓功能抑制,有出血倾向;穿刺后局部按压不够等[3]。出血不仅增加患者心理恐惧,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严
3、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护理措施:(1)置管前评估:首先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穿刺时首选直、粗、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为第三选择[5]。(2)穿刺注意事项:穿刺点应在肘关节下1〜2cm为宜,越靠近肘关节越易引起活动性出血[6];可建立皮下隧道,在穿刺点进针沿入皮肤lcm后再入血管,可减少PICC置管穿刺后引起穿刺点渗血[7];置管后24h内适当限制术侧肢体的活动,穿刺点局部按压30min[8]。(3)置管后维护:松止血带后略抬高穿刺侧手臂15-30°,并保持30s后,血管
4、内血液迅速回流,压力下降,此时再拔出针芯,同时以左手食指轻压导管鞘上端,可显著减少出血[9];置管后在穿刺点使用藻酸盐敷料,具有快速止血的效果,亦能促进穿刺点创面快速愈合[10];还可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使得创U迅速闭合,达到止血的0的[11]。2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是长期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置管局部发生的感染,全身感染,潜在感染及有临床症状感染都属于此类范畴[12】。依据《血管导管内相关感染处理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3],可分类如下:2.1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生炎症,主要表现为静脉出现条索状红晕、
5、疼痛、肿胀、发热。按照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2.1.1机械性静脉炎静脉炎中的常见类型,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多由于在穿刺中及置管后,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壁的机械摩檫刺激所引起。表现为穿刺部位或沿导管走行方向的红、肿、热、痛,静脉触诊局部如绳索般硬、滑、无弹性。2.1.2化学性静脉炎患者自体对导管材料产生反应,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所致。多由消毒剂、滑石粉等异物的化学刺激引起。2.1.3血栓性静脉炎由于静脉壁受到损伤,纤维蛋白集聚导致血栓形成,并产生肿胀、疼痛等。表现为沿着前臂静脉走行出现红色索状线,远端会
6、出现水肿,穿刺部位渗出,患侧上肢疼痛、肩痛、耳痛等[14]。临床上静脉炎的发生常和导管的选择,置管的次数、位置,置管后的护理及患者的凝血状态、体质密切相关[15]。2.2导管细菌定植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局部细菌定植是导管感染的主要途径[16]。PICC插管后,体表细菌可通过静脉穿刺道的毛细管作用向体内渗入,冋吋静电作用将细菌吸附于导管外[17],从而形成感染。细菌影响到血液则可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C)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但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
7、源。通常导管头端、皮下导管部分或导管腔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有微生物显著生长。多与导管或皮肤消毒不浄,患者体质,和导管留置时间有关。护理措施:(1)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选择硅胶细孔径的PICC导管,避免应用聚乙烯类和硅橡胶导管。硅胶细孔径的PICC导管是一种极柔软的高弹性亲水性导管,对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极小,其感染发生率低[18】。(2)确保专业水平,严格无菌操作: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者要技术熟练,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减少感染的几率。(3)加强置管后护理:医护人
8、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情况,若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吋,如在留置导管的局部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征象,应尽早拔管;血培养结果阳性、导管定量或半定量培养发现细菌定植,应立即拔除导管,必要吋在新的部位重新置管[19]。3导管堵塞PICC插管后导管堵塞也较常见。通常由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药物沉积,导管位置错误或打折,封管冲管的方法不恰当,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的影响,未及吋冲管封管等所导致[20]。护理措施:(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