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学类麻风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麻风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CDC麻风病中心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leprae),以下简称为ML)是麻风的病原体,简称为麻风杆菌,是挪威学者Hansen在1874年发现的。体外培养至今尚未成功,因之限制了从微生物学方面对它的了解。至今,麻风有效疫苗尚未研制出,故对麻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该病的最基本的策略。概述MDT的治疗方案DDS(氨苯砜)第一个有效的用于麻风病的化疗药物是普乐民(promin,4,4'-二氨基-二苯砜-N,N'-二葡糖磺酸钠),于1943年在美国首先被应用。6年后普乐民被氨苯砜(二氨二苯砜)取代。DDS是p
2、-氨基苯酸(PABA)的类似物,其通过与PABA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DHPS)而功能,是一种抑菌剂。DHPS由folp基因编码,麻风菌编码苏氨酸的密码子53(ACC)或编码脯氨酸的密码子55(CCC)的错意突变与其对氨苯砜耐药相关。利福平(Rifampicin)上世纪70年代,利福平被引入治疗麻风病,成为麻风病治疗的里程碑。利福平是麻风菌的杀菌药。利福平通过作用于麻风菌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而发挥杀菌作用。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由rpoB编码。第一个利福平耐药的麻风菌株分离自DDS单疗的复发患者,后续报道增多,尤其在复发的患者中分离
3、出的利福平耐药的麻风菌株愈来愈多。这将是麻风防止工作的重大挑战!麻风菌的密码子407、410、420、425、427的错意突变与其对利福平耐药相关。有报道密码子416TCG向TGT突变也会导致麻风菌对利福平耐药,但鼠足垫药敏试验未能证实,结核菌的密码子突变与利福平耐药相关。氧氟沙星(Ofloxacin)氧氟沙星是麻风菌中等程度的杀菌药。1986年被证实具有抗麻风作用,现逐渐应用到临床。氧氟沙星通过与细菌DNA促旋酶(DNAgyrase)亚单位结合抑制其DNA复制,达到杀菌的作用。DNA促旋酶(DNAgyrase)由gyr基因编码。密码子91GCA向
4、GTA突变以及密码子89、92和95的突变与麻风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氯法齐明(clofazimine)和米诺环素(minocycline)氯法齐明、米诺环素是麻风菌的杀菌药。至今尚未发现某个密码子的基因突变与麻风菌耐药相关。麻风菌耐药检测的方法经典方法:鼠足垫药敏试验分子方法:目的基因测序分子杂交目前全球复发患者中耐药菌株监测报告目前我国复发患者中耐药菌株监测报告展望THANKS!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
5、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
6、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
7、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③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
8、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医学教材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