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ID:44719350

大小:475.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6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_第1页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_第2页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_第3页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_第4页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医堂簦述!Q盟生!旦筮!』鲞筮2麴丛鲤i型鲢墼!Pi虫丛!:!垫!Q塑:!型:!!,丛!:圣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茵耐药机制研究进展·261·蝠露萄学魏树全△(综述),赵子文+(审校)(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州510180)中图分类号:R378.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02-0261-05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对多种抗生素有天生的耐药性。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其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多药酎药及泛耐药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极为复

2、杂,主要包括耐药基因突变、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药物渗透障碍与主动外排机制高表达、形成生物被膜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Meehanisms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inPandrug.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WE!Shu—quan,ZHAOZi·welt.(DepartmentofRespiration,lkFirstMunicipalPeople’5HospitalofGuangzhou锄融缸-tedtoGuan

3、gzhouMedicalCollege.Guangzhou510180,C^ina)Abstract:Pseudomonasaeru面n08ahasbecomeoneofthemostimportantgram-negativepathogenasso-ciatedwithnosoeomialinfectionsandhasanintemalabilitytoacquireresistancetopolyantibiotie.Forthepastfewyears.overu∞ofbroadspectrumantibioticshasre

4、sultedinemergenceofresistantP.aeroginosa.Worryingly,multi—drugresistant(MDR)andpan·drugresistant(PDR)P.aeruginosawereincreasingglob·ally.Mechanisms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inPandmg.resistantPseudomonasaeroginosaiscomplex.inclu·dinggeneticmutation,inactivator,changeofanti

5、biotictarget,low-permeabilityoutermembraneandexpres-sionofanumberofbroadly.specificmuhidrugefthx(Mex)systemsandbiofilm.Thepresentarticlereviewstherelativeprogressinthisfields.Keywords:Pandrug-resistance:Pseudomonasaeruginoga;Mechanism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是一种临床

6、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致病力强,病死率高,耐药性强,且可造成院内感染流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PA对几乎所有抗PA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在下降。2002年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的数据显示:PA的分离率为10.3%,仅次于大肠埃希菌而居第2位⋯。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PA耐药的状况日趋严重,甚至出现多药耐药和泛耐药株口J。泛耐药PA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泛耐药PA的耐药机制予以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1基因改变与耐药PA基因组上结构基因的突变、插入或缺失是导致多药耐药的分子

7、生物学基础。由细菌自身基因突变而引起的耐药不能传播,但大多细菌的耐药可以在菌间进行转移,因此认为大多数细菌耐药是由获得外源耐药基因引起的。结构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以下的几种情况[2-4]:①使细菌表达水解酶或钝化酶水解或修饰抗菌药物而使抗菌药物失活。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不能与药物结合或亲和力降低。③细菌外膜蛋白发生改变,如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A5000423)数量减少,或孔道变小,导致细胞膜通透性降低,药物不能进入细菌体内。④主动外排机制增强,使药物在细菌体内不能形成有效的杀浓度。⑤形成生物膜。整合子机制是细菌获得外源性耐药

8、基因从而得以造成菌间传播的重要机制。20世纪80年代Strokes等口1在对细菌耐药质粒和转座子进行系统研究时提出了整合子(integron)的概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整合子可捕获和整合细菌耐药基因,在细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