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93389
大小:79.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06
《结合楚简重论芍陂的创始与地理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结合楚简重论芍陂的创始与地理问题关键词:楚简;芍陂;灌溉区 :包山楚简表明,战国中期楚在东方有一个经济区名曰“啻苴之田”,是楚王新大厩所在,其范围当今固始县以东、霍邱淮水以南、六安以北、定远以西的地方。“啻苴”的合读接近于“鹊”音,与秦汉时期的芍陂之芍的读音、地理范围正相当,与孙叔敖修造的诸陂塘分布范围也接近。而清华简记载楚国灵、平、昭王皆都于亳州之南的乾溪之上,结合文献记载知此时芍陂一带得到较好开发,并成为楚平、昭王“马政”之属地。芍陂灌区还可以推到春秋后期,这已接近孙叔敖的时代。过去认为芍陂始建者是春秋时期的孙叔敖
2、,颇有道理,而战国后期某人修造说则完全不能成立。 :K928.6文献标志码:A:10012435(2012)04044109 芍陂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规模也最大的陂塘蓄水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时修时废。其早期情况因为资料不足,学者间颇多异说,尤其是创始者为谁、地理范围的大小以及名称问题。现结合包山楚简、清华简资料与传世文献重新讨论,期以推进这一重要水利史问题的研究。 一、芍陂音义及名称由来 芍陂的得名,一般以郦道元的说法为依据。《水经注》卷三二“肥水”条叙其支流豪水曰:“又东北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
3、1]但是,“芍陂”之名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等。①《汉书·地理志》庐江郡“潜县”条云:“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颜师古注:“芍音酌,又音鹊。”该志六安国“六县”条亦云:“如溪水首受沘,东北至寿春入芍陂。”颜师古注:“芍音鹊。”《后汉书·王景传》载:王景“迁庐江太守。……郡界有楚相 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李贤注亦曰:“芍音鹊。”《太平御览》卷七二地部“陂”条,注云:“芍,魏志音鹊。”看来芍陂之“芍”读如“鹊”是注家比较一致的意见。而“
4、陂”则较好理解。《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注云:“陂,泽也。”《说文解字》曰:“陂,池也。”《方言》卷六:“陈楚荆扬曰陂。”《尚书·泰誓》孔疏云:“泽障之水,使不流溢,谓之陂。”《周礼·地官·稻人》:“以潴畜水。”郑众注“潴”:“畜流水之陂也。”陂就是古代畜水的湖池、水塘之类,有人类加工的成分,是淮河、长江流域流行的叫法。《礼记·月令》:“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尚书·禹贡》云:“九川涤源,九泽既陂。”这两部作品一般认为北方学者所作,说明北方也有“陂池”的说法,当然也可能是相互影响的结果。
5、 芍药是一种草药,芍药之芍,古音学家尽管属韵不尽相同,或者说在宵部,或以为药部,而两部邻韵,差别不大,一些学者就把两韵合为一部。如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十一家古韵分部异同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另如潘悟云主持的《东方语言学X》“上古音查询”“芍”字古音,http:∥.eastling.org/。鹊字古音,或者说在铎部,或者以为鱼韵,清母。参考潘悟云主持“东方语言学X”上古音查询。鱼、铎相邻,音甚近,与芍药之芍声韵不同,但也不甚远。近来阅读一些研究芍陂的文章,关注者或者重复郦道元所言[2],或者说芍
6、陂即期思陂,期在舒六方言读为ci,与泚同,泚水、沘水即期思水,“鹊与期同声,与芍同韵,鹊声显然是由‘期’声演变而来。这就说明芍陂的读音是由‘期思陂’演变而来。”[3]我们知道泚水与沘水并不相同,期、思古音都在之部,与鹊在鱼部也不一样,不可直言期与沘同读。 姚汉源提出芍陂得名可能有三种情况,即以芍药或汋约,义为绰约,形容陂之美;以多凫茈(今名荸荠)等水产物得名;以从汋义为激水声,汋汋之声,为取水时之声,汋通酌。而他个人倾向于第三义,即芍陂或汋陂古有取水灌田之利,因名。姚汉源《泄水入芍陂试释——读〈水经注〉札记》,载《芍陂
7、水利史论文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等,1988年印。这个解释很有特点,但是否如此不能征实。 郑肇经又提出一种新说法:“我认为孙叔敖主持修筑的一系列陂塘当时可能受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的局限,工程较为粗放,经过后世人把这些陂塘工程逐渐加以改进和扩展,就形成为一个陂塘大灌区,才起名叫做芍陂的。南朝刘宋裴骃《史记集解》说:‘民传孙叔敖曰,葬我庐江陂(指安丰芍陂),后当为万户关键词:楚简;芍陂;灌溉区 :包山楚简表明,战国中期楚在东方有一个经济区名曰“啻苴之田”,是楚王新大厩所在,其范围当今固始县以东、霍邱淮水以南、六安以
8、北、定远以西的地方。“啻苴”的合读接近于“鹊”音,与秦汉时期的芍陂之芍的读音、地理范围正相当,与孙叔敖修造的诸陂塘分布范围也接近。而清华简记载楚国灵、平、昭王皆都于亳州之南的乾溪之上,结合文献记载知此时芍陂一带得到较好开发,并成为楚平、昭王“马政”之属地。芍陂灌区还可以推到春秋后期,这已接近孙叔敖的时代。过去认为芍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