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

ID:9597844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_第1页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_第2页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AfterTheShanghaiMuseum’sCollectionsofChuDocumentssoNormal>《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后,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已有不少学者相继发表了多篇各类研究文章。我在2000年曾对当时公布的第一支简的释读问题做了初步讨论[i],其中的看法今天仍然感到无大改变。现再就其第二支简的释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中的原书所编简序第2简是一支留白简。马承源先生在《释文考释》中对原简的情况作了介绍,他说:“本简

2、长五十五·五厘米,上端弧形完整,下端弧形基本完整。上端留白八·七厘米,下端留白八厘米,现存三十八字。”[ii]这是一支基本完整的简,其上下两端均留白,简文依照《诗论》简的一般情况,其上下两端均约缺9字,全简原来应为56字左右。关于“留白”问题,曾经引起学者的普遍注意,已有不少学者作过讨论和推测,我认为这种“留白”现象说明这篇《诗论》应为抄本,因所据原祖本上下两端在第一编绳和第三编绳处折断遗失了原来的上下两端,抄写时为保留原来面貌,因留出空白以待找到其他本子后补录[iii]。原“留白”处究竟应为何字,已无从拟补,故可不论。马承源先生

3、曾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的《诗论》部分对这支简做了如下释文(为方便排印,采用宽式,假借破读字径作今字):寺也,文王受命矣。讼平德也,多言後。其乐安而屖,其歌壎而篪,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盛德也,多言他的释文大体上是正确的。例如,释“”为“坪”,引《平安君鼎》作“坪”而谓“坪、平古通用”,是很正确的。其实,《长沙子弹库帛书》中的“九州不平”的“平”字与此字形相近,作“”,即是以“坪”作“平”的假借字的[iv]。因而释为“平”字是合适的。对于“平德”,《释文考释》谓:“《讼》之平德,必是指文王武王之德。伐商灭纣,奄有四方,

4、是周初的大事,在《颂·维天之命》、《维清》和《我将》等诸篇中,都竭力颂扬”文王之德”、“文王之典”,《执兢》之“执兢武王,无兢维烈”,“自彼成康,奄有四方”等等亦是,平德则可以理解为平成天下之德。”其说固然可通,但似过于迂曲,谓为“平成天下之德”亦有增字解经之弊。案“平”本义即为宁静、安舒,《说文解字·丂部》谓:“平,语平舒也。”段玉裁《注》云:“引申为凡安舒之称。”《玉篇·干部》亦曰:“平,舒也。”这应当说是“平”的古训。因知,所谓“平德”乃“平安舒缓之德”,与下文“其乐安而迟”正相照应。从该简的上下文看,原书《释文考释》释“平

5、德”为“平成天下之德”未免牵强。此简另一费解处为“多言後”的“後”字。“後”原作“”,原书《释文考释》谓:“”、“後”通用,“”是指文王武王之後。《颂·武》云:“於皇武王,无竟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後。”“後”当指此。案原书《释文考释》说“”、“後”通用,应当说是妥当的,但所惜无释。实际上,《说文解字》中“後”字的古文正作“()”,另外,《侯马盟书》中“後”、“”并见,均作“後”用[v],《包山楚简》第152、227简简文中“後”皆作“()”[vi],亦为其证。但此处之“後”并非《周颂·武》中“克开厥後”的“後”。其实,《说文解字

6、》中对“後”字的解说是十分清楚的,其“後”字条下讲:“後,迟也。”正是此处“後”的本义。其与下文“其乐安而迟”亦正适相照应,与上文“《讼》,平德也”也相互映衬。言其德“平”,故其言“後”,其“乐”也“安而迟”。“平”即“安舒”,“後”即“迟缓”,所言皆在论《讼》的雍容大度,节奏舒缓安适,其相互为解是很清楚的。是知解“後”为子孙后代之“後”当属臆断。原书《释文考释》对下面一句“其乐安而迟”的解释是很正确的,其说可从。这支简中最难解的是“其乐安而迟”下的一句。原书《释文考释》释该句为:“其歌壎而篪。”并释“歌”后第1、3两字为“绅”和

7、“”,而谓:“绅”和“”当指和乐歌吹之物,以此,“绅”宜读为“壎”,“”则读作“”。“绅”“壎”为韵部旁转,声纽相近,音之转变。从从豸,以豸为声符,《说文》所无。但“”与“篪”为双声叠韵,同音通假。“”亦做“篪”。《说文》云:“,管乐也,从龠,J声。”《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壎、篪一为陶制,一为竹制,皆管乐。如这个解释可取,则《讼》之乐曲乃以壎、篪相和。这段考释相当迂回曲折,但仍属臆测之论。其关键在于他对“歌”后第1、3两字的误释。“歌”后第1字原释“绅”是正确的,“绅”即“伸”之假,先秦、两汉[ii]马承源

8、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iii]参看拙著:《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的留白问题》,《简帛研究》(.bamboosilk.org网站)《网上首发》。[iv]参看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