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与《中庸》

郭店楚简与《中庸》

ID:33653357

大小:8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28

郭店楚简与《中庸》_第1页
郭店楚简与《中庸》_第2页
郭店楚简与《中庸》_第3页
郭店楚简与《中庸》_第4页
郭店楚简与《中庸》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店楚简与《中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庸》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宋代列入四书以来,其影响更为深远。但对其成书与真伪,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成为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争论集中在两点:(一)《中庸》是否为子思所作;(二)《中庸》是否为一个整体,是否有后人增饰的成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人们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笔墨官司打了近一千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综观以往的争论,由于缺乏对子思思想的整体了解,人们只是就《中庸》谈《中庸》,难免有盲人摸象之感;而郭店竹简中子思佚籍的发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它不仅使以往模糊不清的子思学派重新浮出海面,而且也为我们重新审视、探讨这一学术公案提供了可能。可以说,对《中庸》一书作出结

2、论的时机成熟了。(一)《中庸》是否为子思所作,在宋代以前并不成为问题,当时大多数学者对此都持肯定态度。如,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尝困於宋。子思作《中庸》”。《孔丛子》也有子思“困于宋”,作“《中庸》之书四十九篇”的说法,与《史记》记载的应该是同一件事情。郑玄认为《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孔颖达《礼记正义》引《目录》)。朱熹也说“《中庸》之书,子思之所作也”(《中庸集注序》)。较早对《中庸》提出疑义的是宋代欧阳修,他认为《中庸》中有“自诚明谓之性”等语,与孔子自称“学而知之者”不符,“在孔子尚必须学,则《中庸》之所谓自诚而明,不待学而知者,谁可以当之乎?

3、”欧阳修看到子思与孔子思想有不一致的地方,是正确的,但他由此怀疑《中庸》“所传之谬也”(《欧阳修文集·问进士策》),则并不足可取。后清代学者袁枚、叶酉、俞樾等人根据《中庸》中有“载华岳而不重”、“车同轨、书同文”等语,怀疑《中庸》一书晚出,非子思所作。华岳,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指华山与吴岳,战国时均在秦国境内,而根据史书记载,子思主要在邹鲁宋齐一带活动,足迹未尝入秦;至于“车同轨、书同文”,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始皇二十六年:“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琅邪碑石“器械一,同书文字”相似,明显是秦国统一后的用语,由此认为《中庸》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乃至西汉时期。(1)这一观点

4、由于有比较有说服力材料的支持,在当代学者中影响很大;而那些主张《中庸》早出的学者,也都把上述材料当作最大障碍,试图对其作出重新解释。(2)现在看来,上面两种作法都有欠妥当之处,主要因为他们对古书的形成和流传缺乏了解。李学勤先生说:“古书的形成每每要有很长的过程。除了少数书籍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一般都要经过改动变化。很多书在写定前,还有一段口传的过程。尤其在民间流传的,变动尤甚。”(3)所以,在有各种资料明确记载《中庸》是子思所作的情况下,仅仅根据一两句言论,便断定《中庸》一书晚出,显然难以成立。而那些相信子思作《中庸》的人的作法,也显得过于机械。在他们看来,古书一定是纯正的,不会也

5、不可能有后人的言论,如果有可疑的言论,一定要证明它是古人已有的。他们的出发点同样不足取。学术史上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庸》虽是子思所作(至少是部分),但今本《中庸》却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包括了两个部分。较早提出这一看法的是宋代的王柏,(4)他在《古中庸·跋》中说:愚滞之见,常举其文势时有断续,语脉时有交互,思而不敢言也,疑而不敢问也。一日偶见西汉《艺文志》有曰:“《中庸说》二篇。”颜师古注曰:“今《礼记》有《中庸》一篇。”而不言其亡也。惕然有感,然后知班固时尚见其初为二也。合而乱,其出于小戴氏之手乎?(5)按照王柏的意见,《中庸》可以二十一章为界分为“中庸”和“诚明”两个部分,二

6、十一章以下为“诚明”,以前为“中庸”。虽然全文以中庸为题,但其核心部分则应当为诚明。“中庸二字为道之目,未可为纲,诚明二字可以为纲,不可为目。”王柏立论的根据有两点:一是“其文势时有断续,语脉时有交互”,即语言风格与思路前后不统一;二是《汉书·艺文志》中有《中庸说》二篇,他认为这与今本《中庸》实际是同一个东西,而今本《中庸》只有一篇,所以它当是糅合了以前的两篇而成。王柏自称自己的观点受到了颜师古的启发,颜师古在《汉书·艺文志》《中庸说》二篇下注:“今《礼记》有《中庸》一篇,亦非本《礼经》,盖此之流。”但这里所谓“盖此之流”,是说《中庸》同《中庸说》都是《礼经》的传记,属于同一类性质

7、,并不是说《中庸》即等同于《中庸说》。王柏是误解了颜师古的意思,还是有别的什么根据,我们不得而知了。但《中庸》是否即等同于《中庸说》二篇,学术史上是有不同看法的。王鸣盛《蛾篇说录》说:“《汉志》《中庸说》二篇,与上《记》百三十一篇,各为一条,则今之《中庸》,乃百三十一篇之一,而《中庸说》二篇,其解诂也。不知何人所作。惜其书不传。师古乃云,‘今《礼记》有《中庸》一篇,亦非本《礼经》,盖此之流;’反以《中庸》为《说》之流;师古虚浮无当,往往如此。”王鸣盛认为《中庸》是《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